联系我们

浙江大学校友企业家同学会

热线:0571-88272851/88273744

网址:www.zju-embaea.org

邮箱:649607613@qq.com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教学主楼八楼

求是书院

您的位置:求是书院 - 人文浙大

连续三年专业第一,他是该专业的“移动笔记”!

发布日期:2024-4-3

连续三年成绩排名位列专业第一

 

他在提升自我的同时不忘照亮他人

 

是许多学弟学妹心中的百事通

 

横跨九个学院,他修读数十门外专业课程

 

是同学眼中通才

 

也是跨学科学习的榜样

 

他就是浙江大学2022-2023年度

 

竺可桢奖学金获得者

 

环境与资源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2020级本科生邹易阳

 

热心回复每一个问题

 

他立志做照亮他人的太阳

 

"以贡献感为指引,既是自由的,也是幸福的。"在邹易阳眼里,照亮他人专注自我更重要。

 

由于自己刚入学时曾有过短暂的迷茫期——小到如何挂失校园卡、校内常用网站,大到专业分流、职业方向规划等等,为了让学弟学妹们顺利适应这段过渡期,减少学业生活中的困难与迷茫,自大二起邹易阳一直担任学长组”“领航员,在树立榜样模范的同时,成为学弟学妹的领航明灯。

 

无论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困惑还是日常生活的疑问,邹易阳总能从自身经历出发为每一位同学提供个性化的解答和建议。在学长组的工作过程中,秉持着负责到底的态度,邹易阳在每一个关键时间点都会及时提醒或引导学弟学妹进行下一步的准备与规划。他还将一些共性问题总结成为共享文档供学弟学妹们参考,并不断更新内容,累积文案已达数十万字。

 

学习上,邹易阳是学弟学妹眼中移动的知识宝典我们的专业课比较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背诵,但较快的课堂进度和巨大的知识体量极易造成期末复习时出现没有头绪的情况。若有一份整理提纲串联梳理各章节之间的顺序与逻辑,便可使得学习效率事半功倍。

在自己整理提纲的过程中,邹易阳发现这是一项极为耗时耗力的工作,于是。

 

为了方便学弟学妹使用,他尽心将每一节课堂笔记都制作得清晰明了、精良美观,并会额外补充自己所掌握的课外内容与前沿知识,花费我一个人的时间去把资料整理好,学弟学妹们就可以在学好第一课堂的前提下腾出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社会实践、科研创新和探索未知中去。这份工作始于热情,成于冷静,终于所有权,更是颇具成就感的,这也是支撑我一直干下去的动力,邹易阳真诚地说。

 

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邹易阳不仅近20门课程满绩,更共计整理了多达151份的笔记与7095份各类资源,从《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到《环境微生物学》等,内容涵盖课堂教学知识点、教材重点以及相关论文期刊观点。他说,据学弟学妹们反馈,笔记与资料基本上能涵盖本门课程90%以上的考点

 

修读十余门跨专业课程

 

他是同学眼中的通才

 

邹易阳曾横跨九个学院,修读数十门外专业课程。从公共管理学院的《农村社会学》到心理与行为科学系的《社会心理学》,从生命科学学院的《生态学》到地球科学学院的《全球变化与碳循环》……浙江大学自由多样的课程安排、鼓励跨学科学习的科研环境、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为邹易阳提供了强有力的教育资源与途径,让他在横向拓宽知识的广度同时,纵向提升个人视野的高度,进而构筑起了多学科交叉的知识体系与思维方式。

 

在大一大二的跨专业学习过程中,我察觉到我对生态学、管理学等学科有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从事交叉学科探究的想法在我心中萌芽。带着这份兴趣与热忱,邹易阳作为SRTP项目负责人牵头了题为基于水-气污染协同减排的中国最佳耕地土壤氮素管理措施探究的科研实践。

 

如何解决作物对于氮素吸收不良的问题?如何实践农田层面的管理措施以协同减少大气与水体中的污染?如何通过政策支持确保措施落地实施以促进共赢?在寒暑假的乡村调研实践过程中,邹易阳发现我们已有的前沿技术并未较好地落地实施,这可能是因为技术研发者与实际应用者思考问题的方式与关注的对象不同,形成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难以跨越的一道鸿沟。

 

受此情景启发,邹易阳结合自身经济学与管理学相关基础,采用成本-收益分析等手段计算了农田管理措施的额外人工、设备、材料、服务投入成本与其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将污染减排成本社会化。并拟通过从优化管理的受益方处筹集财政预算来激励措施的落地,逐步将环境污染的外部性内部化,从而从源头上减少相关生态环境问题,避免出现治标不治本的情况。

 

目前的研究中,跨学科是最难的部分。,自然科学揭示了事物运行的基本规律和内在机理;而社会科学提供了价值导向和话语建构。我现在科研探究中所努力尝试并追求的,就是结合自己多学科交叉的背景与跨专业学习的经历在更高点融合对立面,来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改变人们许多固有的错误观念,真正让前沿技术得以落地实施。

 

邹易阳的SRTP项目结项评级为优秀,由项目转化的创赛作品更是获得了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我们学习的目标是为了磨炼智识上的健全人格:经济学的思维让我看见了看不见的事物背后的运行逻辑,机会成本’‘比较优势等概念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帮助我快速进行决策;管理学相关课程给予了我全局思维与统筹能力,将自身与他人的内核进行连接,形成自己的领导力与影响力;心理学相关概念与定义使我能在外界环境的刺激和回应之间找到自主的余地,并在做决策时免受情绪影响从而做出理性的判断,避免陷入反事实思维’……”正是这些看似与主修专业无关的知识,构筑了邹易阳串联各个领域的神经网络,描绘了他精彩多样的大学生涯,成就了同学与老师眼中的通才

 

邹易阳认为,在现代化的复杂世界里,多学科交叉背景的通才具有更强的创造力与适应性,也更擅长于处理跨学科的复杂问题。若能将一门学科的问题解决逻辑应用于另一领域,便可不断拓展人类的认知边界,做出更有价值的创新性研究

 

未来,依托青青计划·青科班等平台,邹易阳将持续探索交叉学科,在已有成果基础上进一步纵深挖掘,我期待能通过自己的科研论证,为我国协同保护生态环境与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独特力量

 

学霸小秘笈——

 

基于内驱力的积极主动和成败的自我迭代是项目推进的重要因素。成败结果并不重要,但我们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构建一个程序正义的科学决策系统,并追求多次博弈积累下来的系统性胜利。

大学学习过程本质上是一个探索-优化问题,这也是一个终生、动态的过程:我们可以在大学的前几年多探索自身发展的可能性,发现自身的比较优势,找到自身独特的生态位,在最终选定的方向上努力优化。

试着成为生活中的黑客,以算法逻辑系统优化思维”“进生活系统,时刻追求效率。如果我们能将生活中的抽象事物打分量化,寻找其中的最优解,并将重复性工作形成固定模块,那样我们的学习与工作效率将会大大提升。

 

来源: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校友企业家同学会© 版权所有    浙ICP备190464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