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浙江大学校友企业家同学会

热线:0571-88272851/88273744

网址:www.zju-embaea.org

邮箱:649607613@qq.com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教学主楼八楼

求是书院

您的位置:求是书院 - 人文浙大

AI For Education,未来已来!

发布日期:2024-4-2

以我们可感可见的速度

 

人工智能正在深刻影响与重塑教育

 

教学相长,这是教育的理想状态

 

而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使之成为可能

 

建设教育强国

 

需要有创新能力、引领未来发展的新质人才

 

浙大何为

 

“AI For Education”

 

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开展

 

培养新质人才,高等教育的全新使命

 

我们正处在新一轮科技变革和技术革命孕育的时机,发展新质生产力,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培养能引领科技创新的新质人才,尤其是从01的自主科技创新,给人才培养赋予了全新的使命和担当。

 

需要前瞻思考人才培养理念的迭代,战略布局人才培养体系的重塑,用好现代工具,驱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全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杜江峰在319日举行的浙江大学“AI For Education”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上表示,浙江大学要积极应对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带来的全新教育生态。会议当天,浙江大学宣布成立浙江大学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当今世界,以ChatGPTSora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快速发展,知识创新加速推进,给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带来全新挑战和机遇,也引发了高校对人才观念的全新思考。杜江峰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中,判断人才的依据已经不再是掌握知识的多少,而是能否运用新的技术工具协同、创新地解决真实问题,并具备情意、道德、伦理与价值关怀。

 

这迫切地需要学生具备AI素养,融会贯通多学科领域,自觉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从教育者角度,需要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能力,特别将AI应用于生成假设、设计实验、计算结果、解释机理等步骤所构成闭环操作中的研究范式,在人机协同中锻炼自我调适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系统思维能力、创新创造能力,以及伦理规范与价值判断等能力。无论科技如何深度融合教育,人才成长方向非常重要。

 

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与使命愿景,关注世界发展的可持续性,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中彰显时代新人的使命担当。杜江峰说。

 

Generative AI,为教学赋能增效

 

学校将人工智能领域的学科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尤其是将Generative AI应用于课程内容生成、教学方法创新、学术思维训练、评价反馈提供等场景,不但改变了教育者的教学模式,而且提升了被教育者的学习效率。Generative AI改变的不只是知识产生的方式,更在于知识传授的途径,这也将全面地变革与重塑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在研讨会上,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数字教育专家祝智庭提出,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能帮助学生在建构各学科领域及交叉学科领域的知识图谱中,更好地探索知识边界和研究空白。

 

会上还公布了首批16“AI For Education”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来自不同专业的五位教师在研讨会上进行了精彩的案例分享。这些分享得到了祝智庭教授的高度肯定:浙江大学的探索与实践,已经走在前列,令人振奋。

 

药学院朱峰团队

“Generative AI可以启发差异化的探索路径,各种思想、各种方法、各种问题就如同大树上结出的果实一样不断地萌发、持续地生长。浙江大学药学院朱峰老师在《医药人工智能》课程中,基于生成式的学习平台构建了从启发式提问,到生成式探究,再到集中研讨的教学新模式,借助Generative AI的生成能力为学生对药物设计、靶标发现的思考提供更多的选择与可能。

 

能源学院林小杰团队

浙江大学能源学院林小杰老师与学生共同开发了具备能源领域知识、多模态输出功能的Generative AI教学工具,将前沿学术研究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为不同类型的同学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我们就是希望运用Generative AI,增加课程的挑战度和吸引力,激发智慧能源研究兴趣。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陈为团队

ChatMate,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陈为老师团队开发的Generative AI应用平台,可用于培养编程学习中的计算思维,又被跨学科运用于数学学院王何宇老师的《数学软件》课程教学,为数学学院学生快速掌握计算数学思维提供计算机编程的便利。

 

外国语学院闵尚超团队

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闵尚超老师将学校自主研发的慧学外语智能学习平台,运用于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实践,针对传统外语教学中的多语境综合培养不足、个性化学习指导不足和实时评价监测不足等问题,运用Generative AI实现教、学、评、研一体化,赋能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

 

这些多场景全方位的改革案例将带动更多老师在自己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深度融合Generative AI,为学生提供AI助教,随时解答学生疑惑并予以学习评价反馈,让学生在人机互动中了解学科前沿、学会思考方式、养成创新思维、探索未知可能等。

 

拥抱AI,我们一直在探索

 

1978年,浙江大学开始招收第一批人工智能研究硕士研究生。2019年成为首批开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35所学校之一并设立全国首个人工智能一级交叉学科,2021年工程类专业学位领域调整后在电子信息类别下设人工智能领域,同年与华东五校打造“AI+X”微专业。

 

目前,学校正牵头教育部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教材体系建设、教育部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计划(“101计划)核心课程《人工智能引论》建设、教育部人工智能关键领域工程硕博士核心课程建设,建有教育部人工智能专业(“AI+X”方向)虚拟教研室和“101 计划人工智能引论课程虚拟教研室,承担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教创新开放平台建设任务,在人工智能领域形成了从本科到研究生、从通识教育到专业教育的教材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平台。

 

AI for Education教学改革如何开展?吴健副校长指出,要以成立浙江大学人工智能教育教学中心为契机,在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潘云鹤院士的指导下,一方面打造多层次、高质量人工智能课程与教材体系,今年9月份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浙江大学人工智能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大学)等产教融合平台的作用,突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融合、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帮助学习者构建适应未来发展的人工智能素养。

 

面向未来,浙江大学将深入研究人工智能时代所需的人才培养体系,重新思考探究学生成长路径和质量评价机制,以及知识体系、技能集合、综合素养和伦理规范,更好地服务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持续推动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改革,包括完善AI+X学科交叉人才培养项目和课程教材群,推出“Generative AI教学能力创新专题系列教师教学培训,依托基层教学组织鼓励教师积极参与“AI For Education”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打造人工智能赋能的全新教育生态,助推智能时代新质人才培养。

 

AI赋能的教育教学

 

将深刻影响未来图景

 

让我们一起期待

 

更加开放与融合的未来!

来源: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校友企业家同学会© 版权所有    浙ICP备190464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