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浙江大学校友企业家同学会

热线:0571-88272851/88273744

网址:www.zju-embaea.org

邮箱:649607613@qq.com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教学主楼八楼

求是书院

您的位置:求是书院 - 魅力浙大

老田,好甜!

发布日期:2025-3-24

编者按:巍巍求是魂,灼灼创新路。在奔涌的时代浪潮中,浙江大学始终以走在前列的担当,让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双轮驱动,让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融合发展。从实验室的精密数据到千行百业的技术深耕,从国之重器的攻坚突破到民生福祉的暖心守护,浙大人正以顶天立地的姿态,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本期创新创业看浙大专栏,让我们走进田生科的橘树林,见证知识力量化作时代发展澎湃动能,共同书写属于春天的创新答卷。

 

剪下一簇橘枝,田生科回望了一眼这满园翠绿的橘树林。黄岩西部山区,三月的清晨,薄雾轻笼,初春的寒意还俏皮地钻进人们的衣袖中。阳光跑进半透明的大棚里,湿润的泥土蒸腾着水汽,刚剪下的橘枝把果木清香送进田生科的鼻子,他说:又是一个希望的春天。

 

这里是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研究员、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田生科建在田间地头的实验室

 

实验室落地后,村集体收入对比7年前,实现了近3倍增长。这背后发生了什么?要从田生科爱农强农兴农的实践说起。

 

2014年,田生科从美国做完博士后,回到了母校浙大环境与资源学院任教。2017年,深耕土壤研究的田生科在办公室、实验室不住了,他说:农业的事发生在田里,双脚不插进田里,越做越虚。

 

为此,他开始谋划种田计划。一年时间,他走访调研了温州、衢州、丽水等多地。直到他把目光放到他妻子的老家——黄岩,这是蜜橘之乡,当地区政府又正好在推出黄岩蜜橘产业振兴计划,他脑子一,立即拍板,去黄岩种橘子!

 

迈进田里的第一步,阻力如山。

 

田生科在宁波市宁海县农村长大,乡亲们得知村里出去的博士后要去种田,都好心劝说他的家人:读书这么多年,洗干净泥土的脚就别再扎进田里了。但家庭和学院都给予了田生科坚定的支持。

 

39岁的田生科,在岭根村流转了200余亩土地,开启了精品柑橘绿色智慧栽培模式构建及技术集成示范项目研究,将他的实验室搬到了黄岩山区。

 

田地就是农民的天。土地流转后,田生科要建造大棚,首先是平整土地,但这势必会破坏每家每户的田埂。这种人才万一是过来镀金的,拿了土地干两年就走了,我们的土地怎么办?质疑声不绝于耳。村镇两级干部上门去做思想工作,田生科也用他的实际行动打消了村民的顾虑,他逐渐成了村民口中的老田,种橘子有什么不懂的就找老田

 

和在实验室里与数据为伴不一样,扎根乡村让我的朋友圈越来越大。田生科介绍,从种植大户、育苗老板,再到农资厂商,与农业领域的朋友们互相交流、探讨,有机会接触到更鲜活的生产经验,也能让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推广,这是以前在实验室里很难做到的。田里实验室田里的研究路径,实现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应用的无缝对接。

 

初到黄岩时,田生科栽种下的橘苗仅有筷子粗细。如今,当初的树苗已经长大,累累硕果走进居民餐桌,但将纸上成果搬到实际农业生产的过程绝非易事。

 

头两年时间里,除了引育柑橘品种、建设核心区大棚外,田生科把大量精力放在了改良土壤环境上。他说:种植的第一步就是改良土壤环境,只有优良的土壤环境,才能促进植物的生根发芽。

 

如今走进大棚,映入眼帘的是种植在营养筐里的橘树,一株株整齐排列——为什么要把橘树装进里?

 

原来,这是根域限制栽培土壤培肥。针对当地土层薄、保水保肥性差,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等问题,田生科通过生草栽培,并将甘蔗渣、菜籽饼、椰糠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攻破橘园土壤健康培育与生态种植的关键技术。

 

除了改良土壤,还要让橘树能够高效利用土壤中的养分,才能真正提升果实品质,这成为了田生科的又一项研究重点。在长期的科研实践中,他建立了柑橘养分原位分析方法,解析养分调控果实品质理论,进而实现柑橘养分精准调控。

 

科学研究要回到农业中去。有些事在传统农业中闻所未闻,但是田生科的研究带来了无限可能。比方说,他给挂果的柑橘树挂上补光灯,树下覆盖白色反光膜,这是柑橘叶面积与树形光效评估研究证明的补光能使叶下果实着色更佳,还可以提高果实的糖度

 

除此以外,以前研究重金属土壤修复和养分高效利用的田生科,越来越强烈意识到单一的学科研究不足以支撑农业发展,智能水肥一体化设施、物联网技术的联姻,更是大幅提高了柑橘的水肥利用率。

 

躬耕农业现场,田生科还学会了操作挖掘机、拖拉机、旋耕机等农技设备。柑橘大棚内的数字化设施也在不断增加,传统种植技术得到现代化发展:在杭州给学生上课的课间休息时,掏出手机就可以调动通风、遮阳、喷灌等设施对果树进行养护。

 

实验室环境是可控的。但农田的环境是不可控的,农业的风险也是不可预见的。田生科说,他的初衷其实很简单,我想把这些不可控的因素进行可控化研究,使农业能提质增效,让农民能够轻松挣钱。

 

田生科的研究不仅在实验室中,更在田间地头,他想让科研成果真正应用到农业生产实际。与当地乡亲打交道,田生科毫无保留地传授种植经验,只为让黄岩蜜橘产量更高、品质更佳、名声更响,能卖出一个好价钱,全过程溯源实现产销无缝对接。

 

跟着田教授种橘子,当然会更甜!每隔一段时间,他就要到村民的果园中去。以前,当地种植户大多靠土办法自学搞种植,辛苦一整年未必就有好收成,收入也没有保障;现在,他们开始跟着田生科学习土壤有机培肥、菌肥施用等科学种植技术,靠天吃饭变成了科学种田

 

田生科建立精品柑橘科创基地,直接帮助50余名低收入村民增收。此外,田生科还牵头成立宁溪镇精品柑橘科创协会,带动当地柑橘种植向高端化转型。全镇新增精品柑橘种植基地10多个,共2300余亩,新增就业岗位650余个,以此推动高科技的农业技术在黄岩的转移转化,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带动村民致富。2023年,在《启航202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跨年晚会》上,田生科带着黄岩蜜橘登上舞台,得到业界的高度认可。

 

田生科说,他的团队要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既要有用也要有理。选址附近有饮用水源保护地,就探索解决环境保护和农业绿色高值问题;经历强冷空气的霜冻减产,就吸取教训,改造可收缩双层薄膜保温大棚,适应天气变化灵活调整……

 

如今,田生科率领团队在当地已经建成了一座黄岩蜜橘科技小院,不断探索实践科技创新、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的政企产学研新模式,努力为当地农民提供零门槛、零费用的技术服务。

 

两脚泥、一身土到数字化、智能化的现代果园,黄岩蜜橘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他们的探索不会止步于此。在蜜橘产业取得阶段性成果后,田生科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拓展农业的边界,让土地释放出更大的价值:最近,我们将目光投向了药材和西瓜种植,正在云南等地进行考察,计划选育和引进良种。

 

田生科,大家都说他是在田里生长的科学家。如何让致富的深深扎在黄岩的土地上,如何将智慧型农业进一步向前推进,是他孜孜以求的课题。

 


目前,黄岩蜜橘科技小院研究成果在Plant Physiology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Plant Cell &Environment等国际期刊发表共25篇。小院旨在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知识-能力-素质协同发展的知农爱农型高端人才,累计培养博士生5名、硕士生12名以及本科生12名。小院研究生获中国营养与肥料学会优秀博士论文、浙江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浙江省优秀硕士论文等各1项,本科生获浙江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铜奖各1项,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来源: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校友企业家同学会© 版权所有    浙ICP备190464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