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回顾浙大百余年办学历史,大师云集,群星璀璨,成绩斐然。为传承浙大文脉,弘扬求是精神,特推出“致敬求是‘大先生’”专题栏目,选编纪念研究浙大名师相关文章,展现求是师生精神风貌。本期选编应向伟、郭汾阳《 “文化神州”谭大师 ——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下)文章,以见先辈风范,扬求是校风。
谭其骧自从在大学选择了“中国移民史”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之后,相继撰写了《中国移民史要》《辽代“东蒙”“南满”境内之民族杂处》《晋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徙》《中国内地移民史——湖南篇》《湖南人由来考》《近代湖南人中之蛮族血统》《粤东初民考》等学术论文,1940年他来到遵义的浙大之后,不久又撰写了《播州杨保考》。这是他的“中国移民史”研究的一篇名作。
《播州杨保考》发表于1941年10月浙大史地系的刊物《史地杂志》(第1卷第4期)。对当时和此后的史学界产生过相当的影响,即它极尽“因小见大”之能事,论证了贵州“杨保”并非如明初宋濂所称是宋代杨业之后,而是出自当地古代的土著族人;论文还讨论了“杨保”同化诸族,以及其移植境外和遗裔的情况。这篇论文虽然没有提出进一步的结论,但它以实例为涉及南方土著民族的移民史研究以及谱牒资料的利用,作出了很好的示范。此外,在1942年浙大出版的《徐霞客先生逝世三百周年纪念刊》上,谭其骧发表了《论丁文江所谓徐霞客地理上之重要发现》一文,其中纠正了丁文江对徐霞客地理学成就过高的评价,指出早在汉代时人们就已经知道长江是源于金沙江的事实,阐发了古代著作的科学价值,是一篇实事求是的学术名篇,当年在徐霞客纪念活动中可谓独树一帜,并且在后来得到了学术界的公认。 1941年国立浙江大学史地学系编辑的《史地杂志》第1卷第4期刊载谭其骧文章《播州杨保考》
另外,其《秦郡新考》《秦郡界址考》对核实秦代设郡问题作了300年来学术争论的一个总结。
浙大返回杭州后,谭其骧又相继撰写和发表了一批研究杭州历史的论文,如《杭州都市发展之经过》,奠定了杭州城市史研究的基础;《浙江省历代行政区域——兼论浙江各地区的开发过程》第一次提出和发掘了浙江历史以来政区变迁的内在含义,并创造性地提出:“一地方至于创建县治,大致即可以表示该地开发已臻成熟;而其设县以前所隶属之县,又大致即为开发此县动力所自来”;《近代杭州的学风》,则是为了庆祝求是书院创立50周年和浙江大学20周年校庆撰写的,文章追述了两浙学术的渊源,考察了浙江学风的特殊色彩,即“一方面是发扬新风气的神经中枢,一方面又有保守的学术的坚强堡垒”, 它“不仅为经史之学的中心,同时又是科学的中心,即历算学的中心”,至于近代50年来的浙江学者,为学风所熏习,往往是“革不忘因,新不蔑故,不偏不倚,择善而从,并具中西新旧之长则同”,换言之,即所谓“求是”学风。 1942年《国立浙江大学文学院集刊》第2期刊载谭其骧文章《辽史订补三种》
谭其骧曾将自己的治学经验总结为两条:一是实事求是,二是绝不迷信。
他说:“我应该超过前人,你们应该超过我。只有这样,学术才能进步。”此外,他不仅自觉地配合和服务地方,发掘地方的历史资源,以为今人所用,还主动走出校园,开办学术园地,如当时谭其骧就曾在杭州的《东南日报》主编一个副刊《历史与传说》(每周四出刊),作为学者与社会结合的一个实验。不过,后来由于这个副刊过于专业化,编至第5期就停办了(后该副刊易名为《云涛》,由张其昀主编)。 《与缪彦威论招魂庐江地望书》,千余字就为解决《招魂》的作者提供了颠扑不破的证据,不久就为史学大家的郭沫若所采纳和引用。
1950年浙江大学停办历史系之后,谭其骧转赴上海复旦大学。此后的谭其骧,依然忘我地工作在科研岗位上,特别是1955年经吴晗的推荐,赴北京主持《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编绘,以及从1982年起,担任了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的职位。这期间,由于不断地承担了大型的国家或集体的研究项目,谭其骧只好牺牲了从事个人研究的时间,但他却无怨无悔,默默地为国家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1954年,国家要编绘一本详细的历史地图。翌年春,吴晗即推荐谭其骧到北京主持其事,开始时是负责改编和修订清末杨守敬编绘的《历代舆地图》。此后又组织人员,进行《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编纂,至1974年,《中国历史地图集》始告完成。这部8大巨册的历史地图集,以历史文献资料为主,吸收了当时已发表的所有的考古研究成果,包括了自商周至清代全部可考的县级和县级以上的行政单位,以及主要的河流、湖泊、山脉、山峰、运河、长城和海岸线、岛屿。除中原的王朝之外,还包括了各民族在历史上建立的大大小小的边疆政权,完整地体现了中国各历史时期的疆域、政区、城市、重要村镇和自然地理面貌。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的成果,也被视为建国以来中国社会科学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主编)
如今我们看到这部巨著,就会想起那整整二十年谭其骧所花费的精力。尽管如此,他仍然挤出时间,撰写了一批重要的论文,如关于上海的成陆年代、海河水系的发展、渤海湾成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黄河泛滥的关系、古地图研究等,都具有开创性或重要的学术意义。其中名篇有《〈汉书·地理志〉选释》《蔡文姬的生平及其作品》《何以黄河在东汉以后会出现一个长期安流的局面》《鄂郡启节铭文释地》《上海市大陆部分的海陆变迁和开发过程》《马王堆汉墓出土地图所说明的几个历史地理问题》《〈山经〉河水下游及其支流考》《云梦与云梦泽》《西汉以前的黄河下游河道》《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论〈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海河水系的形成与发展》《唐代羁縻州述论》《中国文化的时代差异和地区差异》《自汉至唐海南岛历史政治地理》《历史人文地理研究发凡与举例》等。谭其骧的著作还有《长水集》(上、下)《长水集续编》《求索时空》《长水粹编》等。 1980年谭其骧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2年,谭其骧逝世后,他的弟子在他遗体上覆盖了一面印有“文化神州”四个大字的白绸。应该说,谭其骧是值得这一称号的。
(本文原载于应向伟、郭汾阳编著《名流浙大》,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
来源:浙大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