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
一场跨越1500公里的“爱心接力”
牵动了浙湄两地
无数求是人的心弦
贵州湄潭的患童贺运(化名)
在杭州重获光明的爱心接力赛背后
离不开浙大人对社会公益的关注
如今
贺运已经康复完毕,重回学校
这场“爱心接力”的背后
是上饶校友会一次暖心的接力
2023年,是上饶校友会
重走西迁路公益行动的第四年
再次重走西迁
继续着“心理关爱公益行”活动
在回访中一次次创造新的佳话
将涓滴善意汇集成江河大海
以求是星光照亮广袤世界
让我们一起来关注
这支充满爱的队伍
爱心接力,缘起上饶校友会
今年3月,对贵州湄潭山区的贺大哥(化名)一家来说,最重要的喜事,就是11岁的儿子贺运(化名)能重见光明。
出生那年,阿运右眼就被当地的医院判了“死刑”“:要治,只能摘除眼球。贺大哥不忍心孩子吃苦,随后的几年靠着3亩地种玉米、稻子,打零工支撑起了六口之家,家庭平均年收入不到两万块钱——要给阿运治病,几乎是异想天开。
11年后,在一群热心人的帮助下,一场爱心接力赛跨越1500公里,连通了湄潭与杭州两地,也连接起了阿运与光明:今年3月22日,阿运在浙大二院眼科中心(浙江大学眼科医院)顺利接受了角膜皮样瘤切除联合板层角膜移植手术。
第二天一早,纱布被缓缓揭开,右眼的小疙瘩消失了,角膜平整。阿运稚嫩的脸上终于露出笑容,这一刻,他期盼多年。
鲜为人知的是,这场光明接力赛,与上饶校友会有着最初的渊源。
2022年11月2日,由浙大上饶校友会牵头组织,上饶市心理卫生协会积极支持并参与的“云心论坛——重走浙大西迁路,心理关爱公益行” 活动正式启动,上饶校友会会长温显利和上饶市心理卫生协会会长叶红梅带队,一行5人早上五点从江西上饶出发,过湖南到贵州湄潭,自驾1300公里,历时15个小时,来到了浙大小学,就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展开专题分享交流,并探讨分析得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接下来进一步开展儿童心理关爱做好更多准备。
在湄潭教育局引荐、当地学校校长的带路和浙江大学西迁二代驻湄潭志愿者陈天来老师的全程陪同下,公益行走访了边缘山区12个家庭。
这次心理关爱活动以家访的形式进行,湄潭县高台镇三联完小学佐校长当时提出了自己的顾虑:“我们这边山路崎岖、坡度极大,家访恐怕不便……” 可同行的浙大上饶校友会会长温显利表示,“我们这次来,不是走形式,是想尽力解决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和家庭困难,如果不走进他们的家里,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怎么解决呢?没事!车到不了的地方,我们就走!”
此次公益行之后,陈天来老师感受到了佐校长对学生无限的关心关爱,专门对孩子们进行了回访。
陈老师回忆道:初见佐校长,是在三联小学的大门口。当公益行团队翻山越岭抵达又偏又远的学校时,他已早早就等在大门外,略显拘谨,不善言辞,但给人厚道踏实的感觉。在介绍学校时,佐校长的眼里有光,就像在介绍自己的家,熟悉而有条理,无论学校多么偏远,条件多么艰难,他依然怀着坚守的热情和执着,那是一种热爱家乡的情怀和想帮助孩子们走出大山的信念。
当公益行团队表示,想要帮助那些不仅仅家庭困难,且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时,佐校长的语气都变得急切了,他说真的非常需要,这种帮助才是孩子们的刚需。显然,佐校长对孩子们的心理需求是有一定的认知,知道身心健康对一个孩子来说有多么重要。
在走访这些孩子的过程中,公益行团队发现佐校长熟知每一个困难家庭的基本情况,在前去的路上总会提前告诉我们,这些孩子的性格和特点。在仿佛迷宫一样的乡道上,他能准确无误的找到孩子们的家,并且用非常熟络的口吻呼唤同学们的名字,而毫无例外,孩子们听到他的声音,都雀跃着跑出来迎接我们。他就像这些孩子们的守护神!
也正是在这次回访中,佐校长又向陈老师提出,要不要去看一看他三年以前的学生贺运。佐校长对他的情况做了简单的介绍,希望陈老师乘此机会也去看望他一下。佐校长对三年前的学生还念念不忘,在上饶校友会的心理关爱公益行中,诞生这一“爱心接力”的缘由,则是佐校长的爱心。
后来爱心接力的故事就不再“不为人知”,几个月的时间内,各方协调的浙大第二十四届湄潭支教团、坚决不收车费的湄潭租车司机、全程陪同患童乘机的浙江长龙航空、前往杭州萧山机场接机的中旅集团、圆正酒店的浙大校友全力以赴,将阿运平安送达杭州;浙大二院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浙大二院团委迅速响应,开启绿色就诊通道,全力帮助阿运。“湄潭是浙大西迁后的第二故乡,这场1500多公里的公益行动又一次将杭州和湄潭链接起来。”
浙大研支团湄潭分团对深圳万顺叫车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浙江省国际贸易展览有限公司和中共浙江浙大圆正科技创新服务有限公司撰写感谢信表示感谢
三个月后,贺大哥告诉我们,回家后的阿运顺利度过了恢复期,3月份戴着纱布离开杭州的他,到6月已完全重获光明,回到了课堂与朋友们身边,正期待着暑假与帮助过他的浙大同学在湄潭见面——“爱心接力”收获了最圆满的结果。
重走西迁,心理关爱公益行佳话频传
日前,浙大江西上饶校友会与上饶市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的这支队伍再次出发,今年的“重走西迁路,心理关爱感恩行”活动,自建德到到龙泉、泰和、宜州,在西迁全线走进学校,走进居民,播撒爱的种子。在6月,这支爱的队伍第三次前往湄潭,与陈天来老师和佐校长再一次在高台镇三联学校见面,走访湄潭的山区家庭,举办讲座,在三联学校开展家校为西迁路上和第二故乡的孩子们带去关爱与温暖。
在往期的“心理关爱公益行” 的家访过程中,公益行发现几乎每个家庭都有好几个孩子,不仅仅是留守儿童,还有离异家庭的孩子,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个别还相当严重,他们正是最需要爱与关怀的群体。
其中,最令人感慨的案例是家访的小学二年级的小琴(化名)。小琴是个性格内向、基本不与人交流的女孩,大家说从来没见她笑过。小琴的哥哥小林(化名)读三年级,自尊心很强,特别敏感,有一定躁狂倾向,两兄妹都严重缺乏双亲的引导关爱。
当见到这两兄妹瘦小又满脸愁容的母亲,了解到这个家庭的艰辛与不易时,几位心理老师分别给两个孩子和母亲进行了心理疏导。心理老师看到小林因严重烫伤而扭曲的手臂,慢慢探索孩子因自卑、愤怒等情绪而改变的心灵,帮助孩子学会正确释放情绪的方法,当引导孩子对妈妈说出“妈妈,我不怪你了,我爱你”时,母子俩情不自禁抱头嚎啕大哭。这痛快淋漓的哭声,化解了母子间的委屈与责备,也深深化解了母亲的内疚自责和无奈,迸发出母爱的力量。
母亲告诉心理老师,因为不小心让孩子被烫伤,这么多年她都不敢看孩子忧伤的眼睛,面对孩子一触即怒的情绪时自己也深感恐惧。现在经过心理咨询师的疏导和调解,母亲可以勇敢地面对孩子的眼睛,发自心底的一句“对不起,让你受苦了!”,让母子俩被压抑多年的情绪得到了尽情释放,母子俩也彻底释怀。看到哥哥小林的笑容后,从未笑过的小琴也终于露出了天真灿烂的笑容。
“如果在他们成长的这个青少年时期,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对他们未来一生,会起到非常大的正向作用。反之,不但他们过不好自己的一生,或许还会埋下社会不安定因素的隐患。所以,在他们还是青少年时期,正确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建设非常有必要。”叶红梅老师如是说。
求实担当,涓滴善意汇成江海
今年6月,是上饶校友会重走西迁路公益行动的第四年。常态开展的公益行活动,也让西迁路上各地的学校与孩子们得到了爱的关怀。
世间所有的幸运与好事,貌似独立而偶然,实则因善缘总有着一定的关联:因为当年特殊情况的西迁,让浙大与数千里之遥的贵州山区县湄潭从此血肉相连;因为浙大上饶校友会不仅热心当地的社会公益,还自发走出江西,迈进兄弟省份贵州,才让深受眼疾困扰的孩子有机会得到爱心救治;因为浙大不负西迁,西迁不负浙大,文军长征路上的人们才与浙江大学从此亲情不断;因为浙大以天下为己任的教育传承,才让一代代浙大人公忠坚毅,有着一颗热爱奉献的心,将八十年来的每一份情谊代代相传。
上饶校友会会长温显利说:“浙大各地校友会一以贯之的关爱社会公益,就是浙大人秉承启真厚德精神的一种体现,像涓涓细流那般的自然而绵延。也许一个恰到好处的牵引,竟可成就别人眼中的星辰大海。”
点点星光照亮黑暗
涓滴善意汇成江海
为上饶校友会的热心善举点赞!
为所有心怀善意的浙大人点赞!
来源:浙江大学校友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