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浙江大学校友企业家同学会

热线:0571-88272851/88273744

网址:www.zju-embaea.org

邮箱:649607613@qq.com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教学主楼八楼

新闻聚焦

您的位置:新闻聚焦 - 专题报道

稳血糖、降血脂,浙大团队研发“神奇”大米!

发布日期:2024-12-8

办公桌上放着电饭煲

方便随时观察大米新品

 

热爱大米研究

 

对各类大米品种如数家珍

 

……

 

在被人称“米痴”的吴殿星办公室里

 

有一种功能性大米格外引人注意

 

看似与普通大米并无区别

 

却能延缓餐后血糖升高

 

它就是吴殿星及其团队

 

历经8年科研攻关

 

培育的高抗性淀粉水稻品种

 

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宜糖米”

 

扎根大地开展科研攻关

 

早在上个世纪末,抗性淀粉结构和功效的发现就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抗性淀粉在小肠中不易被消化吸收,不会立即转化为葡萄糖并进入血液循环,高抗性淀粉这类大米品种也因此具有稳血糖、降血脂功效,对糖尿病患者十分友好。

 

但抗性淀粉在普通优质大米中的含量一般都在0.5%以下,远远达不到人们理想中的效果。

 

“我一直和团队强调,农学要紧跟国家战略方向、紧贴百姓消费市场、紧盯健康热点痛点。”吴殿星说,“为了培育高抗性淀粉大米的品种,回应许多糖尿病患者乃至更广泛人群的健康需求,我们很早就开始了相关研究。”

 

1998年的深秋,吴殿星在进行水稻品种的淀粉结构测定时,在2000多份品种资源里,发现了一株生长在金华婺城区的地方水稻种质,它的抗性淀粉含量达到了3%,远超普通品种,这为开展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契机。

 

这是一次偶然的发现,但科研从来不靠“碰运气”。找到具有优良性状的“材料”后,吴殿星立即带着团队来到了2000多公里以外的海南。

 

“在冬天,海南岛南部的稻田是一个天然的大温室,水稻在这里能够进行一年三季的人工选育。”吴殿星回忆道,“从这里开始,我们和其他专家、学生团队一起开展了近10年的技术攻关。”

 

在基地试验地里,吴殿星及其团队成员一粒一粒播种,一株一株移栽及收获,脚踏实地地培植着实验样品。“农学的许多研究都是长周期性的,需要在日复一日的亲身实践中去发现新的东西。”

 

经过无数次的检测、优选、尝试,团队终于在2006年迎来了突破性的成果——成功在国际上创制出首个抗性淀粉含量高达10%左右的水稻新种质。“国际上没有先例,我们也没有资料参考。”吴殿星说。

 

10%的含量意味着什么?

 

宜糖米具有的特殊淀粉结构,对普通淀粉有良好的包埋作用,类似于缓释胶囊缓慢释放药物的过程,可显著延缓整个米饭粒中糖的消化释放与吸收速度。“吃饭这件事,不会再带来升糖的身心焦虑。”吴殿星感慨道。

 

高抗性淀粉水稻新品种“浙大两优宜糖籼1号”

 

把农学精神传承下去

 

高抗性淀粉水稻育种,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国家生物育种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直到今天,吴殿星和团队的脚步仍然没有停下。下一步,是把这份精神与热爱传递下去。

 

“吴老师常常带我们走进稻田,用丰富的经验为我们把握研究方向,让我们在亲身实践中领悟农学‘理论结合实际’的道理。”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博士后安增旭说。

 


吴殿星带领学生团队持续对高抗性淀粉水稻品种的淀粉理化、消化及营养特性等相关课题进行系统性研究。走进田间地头,关注农民群体,同时结合市场的最新需求,从实际应用出发开展理论研究,再用新的理论成果指导实际应用。

 

“每次下田吴老师总是冲在最前面,浑身沾满泥巴也丝毫不疲倦;在研究中哪怕碰到各种困难挫折,他都会鼓励我们积极面对,他对于农学研究的热情始终激励着我们团队的所有人,越来越多的学弟学妹们跟着我们一起深入一线。”安增旭说。

 

今年,团队又成功创制选育出超高含量抗性淀粉水稻种质12份,研制出了烘焙熟化米粉的抗性淀粉含量30%以上的品系3个,最高的达43.6%。同时,为符合更多元的消费要求,宜糖米不断向粳米、籼粳中间型及优质化发展,消费者关注的口感问题在近期上新的第五代宜糖米中已得到明显改善。

 

“一个好的功能水稻品种不仅要高产,还要兼顾成为米饭后的功效、营养与口感。”吴殿星说,“通过建设科技小院的模式,让学生的书本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需求紧密联系互动,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们都能加入进来,在交叉互补的研究中,我们团队不断进行创新、迭代,努力让这碗米饭越来越好吃,越来越有营养。”

 

据吴殿星介绍,相同的技术原理,团队已将其高效延伸用于小麦、玉米、土豆、红薯等一系列其他淀粉类主粮作物。未来,人们在低GI主食品种及类型的选择上会更加丰富。

 

一万年前,生活在浙江的先民们运用智慧把野生稻驯化为栽培水稻,孕育人类文明的第一粒稻种。

 

如今,以吴殿星为代表的一代代农学人,秉持求是创新精神,接续奋斗,用先进的技术让水稻更高产、更强韧,也更健康,把研究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送到百姓餐桌上,激发出一粒粒稻米更大的潜力,展现出浙大人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

 

来源: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校友企业家同学会© 版权所有    浙ICP备190464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