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锚定现代化,改革再深化。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呈现使命引领的大学战略型发展新成效,展示院系深入开展本科教育质量提升大讨论、学生满意度提升专项行动的新实绩,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推出新一季“对话院系掌门人”系列访谈,以多视角、全媒体的方式,总结承担使命、走在前列的教育质量提升年的经验成果,透过学院之窗看到浙大之为,着力打造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卓越教学体系。
石器时代开启人类改造自然的征程青铜时代彰显着人类技艺的进步铁器时代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大幅提升新材料时代材料将引领着人类迈向怎样的智能未来?
新材料 新征程 新未来走进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对话院长朱铁军教授共同探索新材料的无限潜力感受新时代材料人的担当与使命
探索新蓝海
何为材料?
上天,入地,材料以千变万化的形态,融入到了衣食住行的每一个角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
得益于新材料与相关技术的深入融合,新时代高端装备制造、电动汽车、移动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相关产业实现了迅猛发展,同样也助推了结构材料、信息材料、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的不断创新。
朱铁军说,浙大材料学院见证了我国材料学科逐步发展壮大的历程,更在材料学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聚焦于国家重大需求的新材料研究和开发,材料学院深入新蓝海,勇攀新高峰。
研发的新型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实现了动力电池十分钟内快速充放电;为制备运行寿命超10000小时、成本大幅降低的钙钛矿光伏用材料,开出的绿色低碳“新药方”国际领先;成功实现了铁电薄膜中带电“畴壁”的可重复性创建、移动和擦除,为开发新型量子化存储器按下了加速键;成功开发的量子点LED主动发光显示阵列,为轻薄化、微型化、全彩化的AR/VR等智能显示技术提供新技术路径……
一批批成果的涌现,背后是团队日以继夜、夜以继日的科研攻关。
青年科技人才勇挑大梁,年轻科研团队勇敢无畏。
朱铁军介绍,主要科研团队负责人平均年龄只有38岁,学院聚焦学科领域布局和高水平团队建设,不断强化原始创新人才和青年人才培养。
甘为人梯,奖掖后学。“学院坚持以才引才,以才育才。”朱铁军说,“我们在张泽、杨德仁和叶志镇3位院士的引领下,发挥高层次人才队伍优势,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鼓励和引导青年人才潜心学术、大胆探索。”
一次一次探索,向未知的更深处进发;一次一次攻坚,突破材料功能新记录;一次一次超越,拓展材料应用新维度。浙大材料人正在基础前沿砥砺前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筑基新质生产力
从自我修复到感知环境变化,从存储大量能量的新型电池材料到实现高效信息传输的量子材料,新型智能材料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社会生活。
大千世界,万千气象。
“‘十四五’以来,学院更加强调‘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双轮驱动发展。”朱铁军说,“在基础研究创新的同时,更加注重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应用技术突破,做‘顶天立地’的科研。”
已关注 关注 重播 分享 赞 关闭观看更多更多退出全屏切换到竖屏全屏退出全屏浙江大学已关注分享视频,时长00:580/000:00/00:58 切换到横屏模式 继续播放进度条,百分之0播放00:00/00:5800:58全屏 倍速播放中 0.5倍 0.75倍 1.0倍 1.5倍 2.0倍 超清 流畅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继续观看 浙大,超有“料”! 观看更多原创,浙大,超有“料”!浙江大学已关注分享点赞在看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评论 视频详情
2022年年底,硅及先进半导体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成功,聚焦半导体硅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和半导体微纳结构与物理三个研究方向,研发制约我国集成电路等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材料,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实践出题目,创新做文章。学院科研团队针对生产中的难题开展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兼顾工艺流程、原料能耗、环境评等诸多生产要素,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学院团队研发直拉硅单晶技术,先后哺育了3家微电子硅材料上市公司;
研发多场耦合条件下跨尺度原位测试装备,揭示材料使役性能与显微结构间关系,制备出主要性能指标达国际领先水平的四代镍基单晶合金,突破先进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叶片“卡脖子”技术难题;
创制高性能磁性材料,突破工业化生产核心技术,为高端民用提供了关键材料,带动多家企业发展为全国乃至全球的龙头企业;
与企业联合攻关,实现了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高世代TFT-LCD玻璃基板技术从0到1的突破,促进了我国信息显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立足浙江,服务区域经济。浙大材料人为助力浙江省新材料科创高地贡献力量。
在萧山的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孵化的企业成长为杭州市的准独角兽企业;在温州研究院,学院团队加速推进成果转化,建立全球首条全固态钙钛矿发光量子点生产线,成功孵化了6家新材料企业……
“建设世界一流学院和优秀材料学科,是浙大材料学院的坚定目标。”朱铁军说,学院将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不断优化学科方向,组建大团队、承担大项目、培育大成果,不断提升自身影响力和贡献度,力争早日迈入世界尖峰学科行列。
匠心育新才
如何让科技前沿成果走进育人“第一线”?
浙大材料学院坚持科教融合,守好教学主阵地,院士、教授耕耘一线讲台,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将新的成果写进教材,走进课堂,带领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一线科研成果,一流学科教材。学院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磁学基础与磁性材料》被清华大学等逾百所知名高校选用,荣获浙江大学首届优秀教材特等奖。叶志镇院士主持编著的研究生教材《半导体薄膜技术与物理》获首届全国教材奖。
朱铁军说:“料要成材、材要成器,一直是浙大材料学院育人的使命和目标。”
培根铸魂,用“大思政”画好“同心圆”。
学院以材料强国为使命,以党建为驱动,建立材料学科思政库,出版《材知材情——材料学科素材汇编》,建成浙江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学科、深化专业认知,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强化使命担当,共育“强国之材”。
强基础、塑人格、宽视野、重实践。学院以实践能力为导向,坚持教学与实践相长,打造了高能级的实验教学平台,搭建自主创新的学生双创实验室,厚植双创人才培养沃土,形成“产、学、研、赛”四位一体的双创教育体系,打造材料工程人才培养的“样板间”。
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
自“十四五”以来,学院积极实施“精材成器”生涯引领计划,引导学生心怀“国之大者”,鼓励学生扎根祖国大地,积极投身解决国家在材料领域的重难点问题,敢闯敢创,将爱国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
精“材”成器的璀璨星辰不断涌现。他们以纳米尺度的精准操控,把多维领域的新材料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新质生产力;他们如同超级合金,不仅稳固了科技进步的架构,构筑起现代工业的基石,为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新时代呼唤新材料,新材料需要新人才。材料学院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精材成器,重点支持和加强教育教学工作,推进本博联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设国家级一流课程和一流教材;加强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着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拔尖材料人才,为社会科技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望“十五五”,材料学院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急需,着力引育核心关键技术领域国际顶尖人才、学术领军人才和战略科学家,加快培育更多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形成尖端优势能力的创新团队和平台,探索“以才引才、以才育才”新机制,推进核心层、紧密层、合作层“三圈层”人力资源体系建设,持续壮大能引领学科发展、能解决国民经济重大迫切问题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面对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新征程、新机遇,材料学院将紧扣新质生产力国家战略目标,依托硅及先进半导体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贯通硅及先进半导体研究链,实现“基础研究-核心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一体化无缝对接;强化信息材料、能源材料、结构材料、生物材料等优势特色方向,持续推动计算材料等新兴方向,加快成果转移转化,不断深化政企全面合作,加强校外高能级平台和建设,打造新材料领域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基地和创新高地。
材启未来料铸国器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未来可期
来源: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