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关于“探秘”的学院关乎深空深海与生命健康关乎双碳目标与生态文明关乎人类的未来
今天让我们走进迎来95华诞的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对话院长周如鸿教授探索生命的奥秘追寻生命的起源
学科筑“基”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与学科的独特气质一样,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也在发展中薪火相传、继往开来。
95年来,特别是“十四五”以来,浙大生命科学学院学科发展取得突破性成果,进入发展“快车道”。上至太空中细胞的分化维持,下至深海中生物多样性的探究,大到全球生态系统动态预测,小到核酸小分子药物设计,研究的视野不断开拓。
“生物学和生态学作为基础研究学科,不断瞄准世界前沿迈进。”周如鸿说,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使命引领,责任在肩。
学院面向生命科学世界科技前沿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着眼提高创新能力,在基础前沿领域解决国家面临的生命健康、粮食安全、再生能源等难题。
“生命科学,作为未来产业的新赛道,大有可为,也必有作为。”周如鸿说。
从培养皿到生物圈,从“血红素”到“磷循环”,在缤纷的生命世界中,浙大生科人不断创新开拓、奋发进取,带着广阔的研究视野,学院与人工智能、材料、药学等联动,各种新兴的交叉学科应运而生、蓬勃发展,这也是学院重点聚焦和攻关方向。
面向更加广阔的视野,生命科学学院打牢平台基础。
“十四五”以来,参与组建植物抗逆高效等三个全国重点实验室,面向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领域不断深耕,正在源源不断引领未来突破。
生命科学不仅在实验室,更在山川河谷的大自然中。
高山上、树林中、荒漠里、海岸边,学院建立起一套独特而完善的野外实习体系,扎根自然、了解生命、探索科研,让生命科学在万物生长的地方绽放。
聚焦一流,构筑学科巅峰。学院重点培育科研攻关团队,大力支持“从0到1”的突破,争做科学研究的“创新者”、领域前沿的“引领者”、原始创新的“颠覆者”。
服务夯“基”
以服务求发展,用贡献求辉煌。
周如鸿说,挖掘科研潜力,谋划原始创新成果,把科研成果落地到实际应用中,更好发挥科技支撑力,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深地、深海、深空,学院不断刷新“地球打卡点”。
空间生物学团队通过揭示深空环境下骨分化分子网络,为未来人类太空生活做好生命维持的基础准备。
不久前,学院首次建立大熊猫圈养种群全部个体的全基因组大数据库,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熊猫谱系管理系统,填补了我国野生动物遗传谱系管理的空白。
“十四五”来,科学家们走出实验室,参与指导各地美丽乡村建设,树立安吉余村、四川眉山岷江现代农业园区等标杆项目;积极助力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建设,开创性提出野外博物馆概念并建成落馆。
千里稻花应秀色。稻渔共生团队深耕多年,推广先进稻渔共生机制与技术,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稻渔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价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
跳出浙大,发展浙大。
学院高质量开展对口支援,助力西藏大学生态学“双一流”学科发展,共建墨脱生物多样性西藏自治区野外科学观测站;与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共建教育部野外生态学虚拟教研室;合作建设高能级浙江大学-丽水生命健康联合创新中心……
面向“十五五”,学院将持续提升治理能力,坚持创新发展,促进成果转化。立足大地,做强应用转化,汇聚学院优势特色,用生命科学的前沿科技响应国家战略,更好地满足民生需求。
人才强“基”
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周如鸿认为,打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关键在人才。如何让青年人才引得进,留得住,育得好?学院坚持深化“人才强院”核心战略,推出“学术大师汇聚工程”“杰出人才引育工程”“紧缺人才引进工程”和“优秀青年人才引进工程”,着力打造一支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生命科学高水平师资队伍。
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何以卓越师资培养优秀的学生,把他们培养成担当大任、全球胜任的栋梁之材?
周如鸿说,学院致力于培养心怀“国之大者”时代新人,生物科学与生态学两个专业均列入“强基计划”卓越人才培养。
学院领衔编写教育部“101”计划教材,主编战略性新兴领域教材、“十四五”规划教材,拥有国家一流课程,建有国家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设院士领衔的“强基计划前沿系列报告”课程……
以本为本,拔尖创新。学院打造两尖两体两翼一流专业培养格局,实施“金课+名师+名教材”工程,打造一流课程、引进一流师资、编写优秀教材。
面向“十五五”,学院将进一步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持续引育高端人才,优化人才梯队,深化科教融合,加快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从一个细胞研究生命与未来从一片叶子读懂自然与历史沿着先辈铸就的道路,浙大生科人一直在路上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未来可期
来源: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