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浙江大学校友企业家同学会

热线:0571-88272851/88273744

网址:www.zju-embaea.org

邮箱:649607613@qq.com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教学主楼八楼

求是书院

您的位置:求是书院 - 人文浙大

跟着他,在浙大圆一个海洋梦

发布日期:2024-7-13

颠簸的甲板,嘎吱作响的吊架

海涛拍打着舷窗,一浪又一浪

海风夹杂着潮湿与咸水扑面而来

你是否也想在无际的大海中

探寻更多海洋的秘密?

你是否也想以科学家的身份

在科考船上

留下为真理奋斗的身影?

 

向海图强,逐梦深蓝

 

海洋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

 

2023年浙江大学十佳大学生得主

 

葛勇强

 

四下南海

 

海上科考时间累计超过2000小时

 

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近他

看他用求是园的九年光阴

 

谱写出与大海的科研甜蜜故事

 

看浙大如何帮青年学子

圆一个灿烂的海洋梦

 

乘风破浪,逐梦南海

他代表的是浙江大学

 

研究可燃冰试采区地质灾害监测、服务我国深海资源勘探技术实施,葛勇强数次随船科考深入南海。如其导师所言,不亲临深海一线,怎会体会海洋的魅力和无尽科技施展的方向?

 

海风、碧波的浪漫与科研工作的紧迫重压,随着南海的波涛一同翻涌进这位海洋学子的记忆之乡。

 

202011月,葛勇强第一次出海科考,这次出海的任务是完成初代海底地形沉降原位监测装置的海上试验。这套装置服务于南海可燃冰试采过程中的地形监测,突破了海底原位、长期、多点地形形变监测的技术难题,属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但由于海上工作环境恶劣,葛勇强所在团队只有两天的设备调试时间,设备要在南海可燃冰试采区工作6个月以上。此时,距离项目结题仅剩一年。

 

这次海试,是他们最后一次必胜的机会。

 

于南海神狐海域

 

时间紧,任务重。葛勇强和团队顶住巨大压力,终于迎来了装置下水的重要时刻。但南海似乎想给这位初来乍到的新人来个下马威:凌晨三点,刚下水的装置失联了。此时,距离任务要求的最后期限仅剩四个小时。葛勇强和伙伴完全不知道设备处于何种状态——可能已经成功放置到3000米的海底了,也可能被缆绳挂着还未放下去。

 

设备研发成本之高与时间之紧迫,都不给这个团队有从头再来的机会。

 

焦头烂额之际,葛勇强和团队伙伴们观测后甲板地质绞车的缆绳拉力显示,发现绞车拉力与实现放缆长度应有的拉力相比有所下降,又与船上经验丰富的前辈商议,断定装置已经布放完毕。

 

伴随绞车回收时绞盘发出嗡嗡嘈杂声,看到声学释放器挂勾水面朦朦胧胧能见时,地形沉降装置果然已经不在上面了。随后,团队将大型作业级海马号”ROV放入海底查看设备状态,确定其已放置完毕。此时,葛勇强悬着的心才终于稳稳放下。

 

出海科考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和提升时刻,把自己融入到海洋中,感受大海的广阔与深度,更好地了解海洋,让学到的知识服务好海洋技术发展。已经有过四次南海科考经历的葛勇强提到出海时仍然非常激动。

 

科考船上,葛勇强代表着海洋学院、代表着浙江大学,须得展现出最好的专业水平和为人处世的态度。开放式的科考船,提供了展示与验证研发成果的机会,也意味着一场无形的技术水平比拼。科研人员能够趁此机会了解自己成果在世界上的水平,也有机会得到船上其他专家的宝贵建议深入推进技术研发。在船上,完成自己的工作之后,葛勇强也时常和兄弟单位讨论技术问题和帮助完成设备的调试组装工作。科考船上的追梦者们互帮互助,共同向着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奋斗。

 

2021年在船上庆祝党的百年华诞的一次出海,成为最令葛勇强难忘的海试经历。丰盛的加餐、后甲板停机坪的趣味活动……葛勇强与船上的科学家们都换上了红色庆祝衣服,同首席科学家们一起听党课、做游戏、摆出特定队形录制祝福视频。船上的科考工作再枯燥无聊,埋首攻坚的日子再万苦千辛,都在这一刻有了意义。

 

  结缘浙大海洋    

爱上了便一发不可收

 

时间拨回到2015年,彼时的葛勇强并不能想象到,自己能在海洋科研领域崭露头角。从广西桂林的桂电中学成功考入浙江大学的他,虽然报考了海洋专业,但对该领域的理解尚浅。我当时以为海洋专业就是开船当船长的,葛勇强笑着说。

 

进入浙大后,学校和学院为低年级本科生提供了多样的科研实践机会。特别是在舟山校区——这片被海洋环抱的净土,给他提供了浓厚科研氛围。学院建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海创空间,创办了全国-全省-全校大学生水下机器人学科竞赛,构建了校区-海试场-科技示范岛三位一体的育人空间,每位本科生都有机会进入一流的科研实验室,参与科技训练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的全国海洋技术大会,还为他们搭建了零距离参与前沿海洋技术交流探讨的平台。

 

葛勇强在迷茫之余报名了本科海上科考实习课程,参加水下机器人课程与学科竞赛、大学生软体机器人学科竞赛等,一次次的亲身接触和动手实践,让他真正感受到了海洋科学的魅力。

 

我真正产生投身科研的想法是在大三进入舟山校区后。在这里,葛勇强积极参与SRTP等科研训练项目,进入海洋工程与技术研究所开展科研训练。导师、课题组、实验室……科研的实感变得愈发真切。导师的细心教诲、师兄师姐的耐心帮助,让他在专业学习上有了家的感觉。葛勇强不断进取,不但挖掘了自己在该领域的天赋,也渐渐地将挺进深海、探索大海的奥秘视为自己的毕生追求。

 

我在实践中愈发感觉,通过自己的双手与汗水制作出能够探索海洋的创新装备,这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

 

从刚入校的迷茫到如今寻找到了方向,葛勇强一步一个脚印探索前路。他说:迷茫其实意味着拥有更多的选择。在迷茫时,当下紧急的和当下不紧急未来却很重要的事,都要尽力做好,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国家的需要来确定努力的方向。在既定的目标上努力,不要太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在前期做好沉淀积累,后期才能凸显。最后的结果不一定能改变,但过程中要尽力让自己不后悔。

 

学习科研之余,葛勇强充分利用舟山校区得天独厚的文体设施,开展体育锻炼。他先后参与创建健身社、田径协会、健身健美队、舟行海洋运动社等4个学生体育运动类社团。个人先后荣获16项校体育运动项目冠军,带领学院校运会、三好杯代表队荣获11项校团体冠军。

 

通过体育竞赛不仅提升了身体素质与技能,同时也让自己更懂得直面挑战,战胜困难。葛勇强说,作为海洋专业的学子,对体育活动特别是水上运动的热爱,既体现了对专业的热爱和深厚的海洋情怀,还可以以更充沛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选择科研,即选择了漫漫征途,需默默承压,拨开迷雾探未知;然收获之时,心血结晶的喜悦亦倍加珍贵。

 

本科毕业后,葛勇强毅然选择直博深造,继续从事深海技术与装备方向的研究。他直博的五年,是深耕海洋研究的五年,是奔赴远方山海的五年,更是服务建设海洋强国的五年。

 

面向国家海洋重大战略需求,他先后担任2项国家级和2项省部级课题学生负责人,发表27SCI/EI论文,获公开国家发明专利33项,获得挑战杯全国特等奖等多个科研竞赛奖项……

 

我们问他,是怎么有毅力做好每一项的?葛勇强说:一开始我只是希望能通过更多的科研成果来证明自己。但后来,真正投入科研项目后,战胜困难的喜悦、被同行肯定的欣慰、在领域中取得的突破,真正成为他九年科研路的不竭源动力。

 

不要为了发表论文、获得奖项而去研究,有了研究成果,论文和奖项自然随之而来。因此,全身心投入科研才是收获荣誉的秘诀。

 

无论是参加各种科研竞赛,还是坚持自己领域内的钻研,葛勇强的初衷都是将自己的心血化为科研成果,并推动其走出实验室,实现落地应用。

 

现在,我希望在自己的领域做出更深层次的突破。葛勇强决心在毕业后继续科研之路,并立志为建设海洋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海洋强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来源: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校友企业家同学会© 版权所有    浙ICP备190464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