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浙江大学校友企业家同学会

热线:0571-88272851/88273744

网址:www.zju-embaea.org

邮箱:649607613@qq.com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教学主楼八楼

求是书院

您的位置:求是书院 - 人文浙大

高考百日将近,TA们的故事依旧热辣滚烫!

发布日期:2024-3-1

昨天考研初试成绩公布

 

2024年高考也即将进入百日倒计时

 

无论你现在信心十足,还是焦虑困顿

 

我们想说:一切都来得及!

 

今天,小浙邀请了几位

 

高考、考研上岸的同学

 

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求学故事

 

他们曾在逆境中奋起

 

最终在浙大圆梦

 

让我们在他们热辣滚烫的青春中

 

感受从不言弃的奋斗力量

 

01

 

如果你从小没有走出过那座家乡小镇

 

想要通过高考去更远的地方看看

 

去探索山的那边有什么

 

不要怕,何思怡想对你说:

 

没有答案,意味着可以有无限答案。

 

五年前,来自四川大凉山的何思怡第一次踏入浙大校园。我小学的时候,英语只能考一二十分,初高中也有点偏科。她认为自己不是天赋型选手,能做到的只有努力奔跑,只要跑,不停地跑,生活总归可以跨越困难。

 

2019年,何思怡以文科644分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面对竺老两问,彼时的我没有答案,只能在迷茫与期待中横冲直撞地开启了大学生活。

 

但没有答案,意味着可以有无限答案。正是这份横冲直撞,让她探索了许多不同专业的课程,在老师们多元的学术观点中窥见思维的闪光,真正体悟大不自多,海纳江河的含义;正是这份野蛮生长,让她大胆尝试各个方向的社团组织,和同学们一起,挥洒汗水,不留遗憾。

 

何思怡说,在浙大最幸运的是遇到了很多良师益友,给了她宝贵的指导和支持。无论是专业老师密密麻麻的论文批注和修改建议,还是和公共管理强化班(UPA)辅修班同学们的辩论交流,都使她获益匪浅。

 

回望在浙大的时光,她说自己仿佛从一块纯金属逐渐变成一块合金:在不同的课堂上获取新知,在丰富的活动中与朋辈并肩同行,在压力下克服困难完成挑战,使懵懂而纯粹的她变得更加坚硬,也更具韧性。

 

2023年,她通过推荐免试研究生进入清华大学攻读硕士,全新的校园环境和海量的专业知识意味着更多的考验,但求是创新的烙印永远刻在这块合金上。

 

高考即将进入百日倒计时,她说:希望学弟学妹们把握机遇,稳定心态,衷心祝福大家百日后蟾宫折桂,金榜题名!

 

02

 

总是历经失败而日渐颓废?

 

总觉得生不逢时、满路荆棘?

 

刘友竹想用自己的故事告诉你:

 

人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被打倒。

 

机械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刘友竹来自四川宣汉县。我的高考第一志愿就是浙大机械,可惜我没考上。

 

高二时,刘友竹因为沉迷网络小说和游戏,成绩一下子从年级前100下滑到了250多。一次,他的手机进水坏了,父亲第二天就买来了一只更好的智能手机赶来学校,并鼓励他好好学习。这种无言的支持让刘友竹开始反思,并下定决心好好努力,那个时候他的座右铭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高考627分的成绩,距离浙大有点遥远,但我从没想过放弃。他始终将浙大作为更加长远的追求。但由于本身基础比较薄弱,他并未在第一次考研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当时有点难过,但我立马就开始准备再考一次。刘友竹坚定地说。

 

但这一次,挑战更大。爷爷因为脑溢血卧床在家,他必须每学半小时就去看看爷爷的情况,同时照顾爷爷的日常饮食起居;家住山上网络不好,复试时他特地买了全新的路由器;10本参考书目,一本一本尽全力”……这次,命运眷顾了这位没有轻言放弃的年轻人。“378分,比一战整整高了70多分。

 

如今,站在求是园回顾自己的奋斗历程,刘友竹想这样对学弟学妹们说:稍微再多努力一点,安安心心地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最后的结果一定会让自己出乎意料!

 

 

03

 

面对他人的嘲笑和质疑

 

面对曾经的低谷与挫折

 

李源大声地喊出:

 

我要向所有人证明,

 

我不是同学们眼中的傻大个

 

来自云南大理的控制学院2020级自动化专业本科生李源在上小学时,由于热爱钟表机械,整天沉迷于动手制作机械装置、看科普书籍,耽误了功课,被同学们戏称为傻大个

 

步入初中,母亲用一个月工资咬牙给他买下的一套《十万个为什么》为他埋下了科学的种子。加之老师们的真诚鼓励,傻大个身上开始产生真正的质变”——他在初二时挤入年级前三名。到了高中,他在繁重的学业之余,还不断探索,创立社团制作固定翼航模教同学们飞行,看到自己的设计能让航模飞起来,我感到无比自豪。李源说。

 

机缘巧合下,他以社科专业步入浙大,开始了自己的独特逐梦之旅。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参加高水平的前沿讲座,感受学科交叉的碰撞,甚至当面与专家学者们提问、互动。

 

我很感激浙大海纳江河的胸怀,让我有机会通过自学和努力,成功从行政管理专业先后转入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自动化专业,并加入FAST实验室,开启与空中机器人的缘分,朝着翱翔蓝天之梦更近一步。

 

高考在即,他寄语学弟学妹们:敢想敢做,终不负梦想!

 

04

 

没有人身上永远有差生的标签

 

旁人的偏见和自我内心的迷茫

 

都要靠自己的不懈努力来打破

 

滕福上岸了,相信你也会:

 

即使充满不确定,请给自己一个机会。

 

我见过浙大凌晨三点的夜空,也见过中职的夜空, 二者并无差异,一样的璀璨耀眼。”2023年考研上岸的浙江大学软件学院硕士生滕福在社交媒体上这样回应网友对于第一学历的质疑。

 

从中职到大专,再通过专升本考入华南师范大学,去年通过考研来到浙江大学,每一步都恰巧能衔接上。滕福的求学经历是曲折的,也是幸运的,而这离不开长期的付出。

 

他在湖南农村读小学。那时的村小还没有开设英语课,前三年只讲授语文和数学。英语基础薄弱,使得后来转学到大城市的他更加跟不上课堂上的进度:小时候也没有学习的概念,中考成绩很差。

 

尽管进入了专科学校就读,他从未放弃对卓越的追求。他曾参加过中国计算机学会组织的比赛,与清华、北大、浙大等诸多高校学子同台竞技。到了更大的平台,见到了更多厉害的朋辈,他觉得一定要找机会去更大的世界看一看。

 

专科院校没有开设高等数学和外语课程,很多内容就靠自学。他说选择浙江大学软件学院算是一场豪:调剂机会小,考不上还要面临就业的压力,但他认为,考研最重要的一条是自信,不要妄自菲薄,在意他人的目光。

 

来到浙大以后,导师和同学们十分包容,为基础薄弱的他提供了不少帮助。他说,考研相比高考,更像是一场看不到尽头的马拉松,身边的人来来往往,像是对自己心态的磨砺。他也想对考生们说,不管是中考、高考还是考研,一次考试并不会决定人生的成败,最大的失败是不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05

 

考试在即

 

成绩起伏不定?

 

又或是越到考试越焦虑?

 

王晨韵认为:

 

结果很重要,但高考更是心性的磨练。

 

医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王晨韵来自宁波的一个小县城。她觉得自己像是一个小镇做题家,通过刷题、刷题、考试、考试,终于圆梦浙大。

 

高一高二时,我的成绩在年级里还算好;但是高三开始,状态就急转直下。最后一年,也是高考的发力冲刺阶段,过山车般大起大落的成绩,使她陷入了焦虑,我觉得自己陷入了怪圈,学习方法也没变,但是模拟考成绩一次不如一次,拿手的科目也会发挥失常。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这是她记事本里摘抄的励志语录。觉得坚持不下去了,就一遍一遍地看。这些话语支撑、陪伴她度过了最后的备考时光——无论是写卷子写到十二点、凌晨五点早起,还是收集的写完的每一支笔,它们都代表了每一滴汗水、每一滴眼泪。每一份付出都会有回报,她高考超常发挥,考取了数学143分、英语140分的好成绩,这也是她高中三年来的数学最高分。

 

她说,高中时想象的大学,是一个轻松、自由的地方,竞争压力小,课余生活丰富。但是真正来到大学,她发现这条路上也有不小的挑战:身边的同学不仅学习成绩好,还或多或少有些特长。

 

那时候我就觉得自己很普通,像是突然被丢进了一个到处都是人才的大环境里面,有了些落差。慢慢地,她正视现实,寻找差距,不断向身边优秀的同学靠拢。

 

高中对化学、生物的热爱,还有家人曾罹患疾病的经历,共同促使她有了从医的志向。那时,她怀揣朴素的理想情怀,填报了临床医学专业。真正到了临床实习以后,挑战更大了,但高考的辛苦都经历过来了,还有什么过不去的。王晨韵时常这样想。

 

她说,希望学弟学妹们也能像自己那样幸运,在考场上下笔如有神,奋斗过的日日夜夜都会有馈赠。

 

06

 

是初学时面对一门从未接触过的学科

 

是学有余力时辅修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是勇敢选择跨考心中期待已久的方向

 

拿下大类第一的本科新生王祎琦说:

 

请热烈地迎接未知,创造自己的奇迹。

 

2023级本科生王祎琦,从浙江海盐元济高级中学考入浙大工科试验班。她说,回首高中,就像是一场不可思议的梦。

 

浙江高考实行选考“73”模式,技术科目也是其中之一,由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两门组成。王祎琦也是一名技术科目选考生。有人说,技术是一门很好拿高分的课,但是对她而言,技术更是一门一切从零开始的课程。信息技术的编程、算法,通用技术的数字电路、电子控制等许多知识都是曾经小学、初中乃至课外都未曾接触过的。

 

入门的过程是艰难。不理解程序逻辑,不懂得细节处理,使她一度掉到班里倒数的位置。但在班主任的鼓励和任课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她的成绩开始稳步提升。

 

我们是首届将Python和数据结构纳入高考的考生,往届考的都是Visual Basic王祎琦介绍,而且浙江卷也调整为了全国卷。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首届考生,很多学习的参考资料也很难找到。

 

尝试开始,跨出第一步或许困难,然而她一直笃信,每一个平凡背后都蕴藏能量,每一次尝试都会被尊重。在浙江选考首考中,她获得了技术单科97分的赋分,这意味着她已经是全省技术科目排名前3%的考生。

 

她说:我至今感谢机缘巧合下的选择,就像《阿甘正传》里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的巧克力。所以,请永远热烈地迎接未知,去拥抱不可能,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一切都来得及,现在就爱自己。

一百天,说长很长,说短也很短

无论你现在身处何方,所想如何

不妨设定一个小目标

尝试踮起脚尖、伸出双手

去触及你的梦想与你渴望的未来

无论结果如何,请告诉你自己

一切努力都将在未来的某天里生根发芽

总有一天你将长成参天大树

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绽放绚丽之花

 

来源: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校友企业家同学会© 版权所有    浙ICP备190464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