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浙江大学校友企业家同学会

热线:0571-88272851/88273744

网址:www.zju-embaea.org

邮箱:649607613@qq.com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教学主楼八楼

求是书院

您的位置:求是书院 - 魅力浙大

校园风貌|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建设记略

发布日期:2023-12-26

编者按

 

编者按:国有成均,在浙之滨。百廿学府,文脉悠长。1897年,求是书院从普慈寺走进历史的视野。此后,浙大在抗战烽火中文军长征,在新中国建设中发展新校园,成为有紫金港等7个校区的综合型大学。回首百廿余年办学历史,浙江大学屡经播迁,弦歌不辍。现推出校园风貌专栏,展现不同时期的求是园风貌,感受岁月变迁中的浓浓求是情。本期推出《砥砺二十年 筑梦新征程——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建设记略》。

 

砥砺二十年  筑梦新征程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建设记略

 

百年浙江大学史上曾几易校址,1998年以来学校最重要的一次校址变迁就是2002年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的建设与启用。2007年浙江大学校本部由各校区迁至紫金港,开启了浙江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

 

1998年新浙江大学成立后,为了实现融合发展,推进学科交叉汇聚,加强学生整合培养,学校从20006月起积极筹划基础部(新校区)的建设。时任校党委书记张浚生、校长潘云鹤等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赴杭州市内及周边县市多地实地考察,最终确定了位于杭州城西部塘北地块的新校址。在中央和教育部及浙江省、杭州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新校区建设项目于2000101日经省政府批准立项。建设之初学校即提出新校区建设要有前瞻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遵循现代化、网络化、园林化、生态化的建设理念。

 

2001918日,浙江大学举行新校区建设工程开工典礼(洪保平摄)。

 

2000113日,浙江大学和杭州市人民政府举行建设浙江大学基础部(新校区)签约仪式。学校以建设一流的现代化大学校园为目标,面向国内外公开征集总体规划方案。2001227日,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政府成立了西湖区浙江大学征地拆迁指挥部,以确保完成浙江大学基础部征地拆迁的任务。新校区第一期建设工程占地面积3192亩,规划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包括学生公寓,餐饮中心,风雨操场,东、西教学楼群,生物化学和金工实验中心两个楼群,学生活动中心和小剧场,操场和篮球场等。

 

为领导和协调新校区各项建设工作,2001321日,学校成立了新校区基本建设指挥部。副校长卜凡孝任总指挥。7月上旬,土石方回填工程招标结束,场地平整工程开始,工程部开始派员进场监督。7月中旬,建设指挥部和《中国园林》杂志社共同邀请国内著名的五家园林景观设计单位参加新校区景观环境设计的招标。9月上旬,施工前期现场水、电、路三通等准备工作基本就绪,桩基工程施工招标工作也同时结束。

 

2001918日,新校区工程建设开工典礼举行,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宣布建设工程正式开工。9月底,主体建筑施工招标工作开始,指挥部派了10个小组考察83家报名单位。101日,招投标领导小组开会,确定54家单位入围7个标段的投标。第一期(东区)建设总投资30亿元人民币,是浙江大学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全国首创的概念性规划方案设计、网上方案竞赛,到罗致名家大师设计建筑组团,新校区内各组建筑由不同的知名建筑师领衔设计,形成了恢宏的交响乐,体现了浙大海纳江河的风格。由何镜堂院士设计的东教学区,外墙以白色为基调,结合深绿色钢窗框,具有较明显的岭南风格;学生活动中心由戴复东院士设计,以白色面砖和玻璃幕墙为基调,建筑造型新颖。西教部分由程泰宁院士设计,以浅褐色面砖贴面,外形庄重淳厚;图书信息大楼、计算中心等其他教学建筑则由浙大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造型现代、大气,具有较显著的地方特色。

 

随着新校区建设的快速推进,校区建成后的命名也提上学校的议事日程。作为开展知校爱校荣校教育活动的一项内容,学校决定公开向社会各界征集新校区区名、新校区道路名和湖名。浙江大学的海内外校友和社会人士踊跃来稿,献计献策。据统计这次征名活动共收到上千份建议,社会影响很大,整个活动成为向师生、校友,包括社会各界广泛介绍新校区、宣传四校合并后新浙大的良机。20027月,经广泛征求意见,群众推荐和专家评选,浙江大学党委常委会74日会议讨论决定,浙大新校区定名为紫金港校区。新校区地址原有紫金港地名,紧邻校区西侧有紫金港路。字带,与原有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的校区名称风格一致。金港,金色的港湾,寓意着一代一代学子从这里启航,驶向未来广阔的海洋。校区道路名和学园名也相继确定:横向,即东西向的道路,以西迁办学地命名,有泰和路、吉安路、宜山路、遵义路等。纵向,即南北向两条大道为迪臣路和藕舫路,分别是浙江大学前身求是书院创始人林启和校长竺可桢的字。新校园中有一个占地23公顷的内湖,则定名为启真湖启真二字,静雅大气,取自浙江大学校歌,富蕴内含,与浙大的求是校风完美吻合。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紧张施工,2002106日,主要作为基础部的新校区陆续投入使用。首批6000多名2001级学生和外国语学院1999级、2000级本科生及研究生从各老校区搬入新校区;1013日,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的6000多名2002级新生在新校区报到入学。新建成的紫金港校区体现了建设的总体目标,配备了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中央空调系统、宽带网、多媒体教学实验设备等现代化设施,并在建设中依托原有的自然环境,达到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与交融。紫金港校区启用之初,在学生的管理体制上大胆创新,实行属地化管理,学生公寓按楼群划分为白沙学园、紫云学园、青溪学园、丹阳学园、碧峰学园五个学园,学生在多学科交叉综合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和成长,各学园组织多样化的思想教育、文化与学术节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思想成长阵地和校园文化环境。紫金港校区建设启用后,学校教育教学、师生生活条件等得到了显著改善,为学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支撑。

 

在紫金港校区东区一期建设工程即将完成之际,学校开始着手准备西区的建设。2003111日,学校召开了紫金港校区西区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评审会,来自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建筑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大学建筑系设计的3个方案获得优胜奖。2004228日上午,紫金港校区一期工程竣工总结大会在紫金港校区隆重举行,省市领导出席了大会。此时已有1.5万名学生在新校区学习和生活。为了给师生的工作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新校区建设通过因地制宜的园林绿化,优化校园环境。紫金港园林绿化有乐昌含笑、桂花、竹子、香樟、榉树、香椿、月季和石榴等花草苗木三百多个品种,基本上形成了四季有花、四季有香、四季常绿、四季分明的山水园林景观,大学园林初具规模。20066月,紫金港校区医药组团主体工程竣工。

 

       按照与杭州市城市规划相衔接的概念浙大的构想,学校综合协调校区搬迁,实现新老校区的科学布局。2007年,浙江大学110周年校庆期间,校部机关由玉泉校区迁至紫金港校区,由此该校区正式成为浙江大学主校区。之后,位于华家池校区的各学院和位于玉泉校区的管理学院等单位陆续整体搬入紫金港校区。2009年,学校正式启动紫金港校区西区的校园规划工作,进一步形成与世界一流大学要求相适应的、与学科整合发展相协调的校园空间格局。当年425日,学校召开紫金港校区西区规划方案设计评审会,两个规划设计方案入选。西区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大学园林的内涵,和东区有机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同时,以研究平台交叉中心为基础,组织学科群建筑空间。201010月,西区修建性详规获杭州市人民政府批复,校园总规划建筑面积约157万平方米。2011521日、22日,管理学院大楼、永谦大楼、经济学院和金融研究院(天堂硅谷)大楼、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等四个项目相继奠基和开工建设。由此拉开了紫金港校区西区建设的帷幕。至2013年底,紫金港校区东区基本建成。20175月,浙江大学120周年校庆之际,紫金港校区南门落成;2021年底,南门双子桥建设完工。

 

作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建设项目之一,紫金港新校区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党中央、教育部、浙江省及杭州市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曾多次亲临现场视察,教育部及浙江省、杭州市各级领导及其各部门负责人也多次到现场指导。新校区的建设,带动了全校校园功能的调整和空间布局的优化,带动了学校办学支撑体系的现代化以及师生后勤服务的社会化,为增强学校办学实力和发展后劲,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来源:浙大档案馆

 

浙江大学校友企业家同学会© 版权所有    浙ICP备190464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