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s,IEEE)发布了新一届 Fellow 名单。据不完全统计,11位浙大人荣列其中。
曹一家
入选理由:对智能电网分析和控制的贡献。
曹一家,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现任长沙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研究领域为电力系统安全与控制、大电网智能优化调度、分布式智能系统理论、电力信息集成与网络化控制。曾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教育部重大科技项目、国家电网公司重大创新科技计划等重大重点项目资助。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共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发表的论文已被SCI和学术同行他引超过500次。
沈建冰
入选理由:对计算机视觉在视频分析和视觉理解方面的贡献。
沈建冰,澳门大学—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澳门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教授。2007年获得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学位。先后获得陆增镛CAD&CG高科技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计算机视觉、自动驾驶、智慧城市、深度学习、元宇宙、智慧医疗与智能系统。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会议与期刊上发表了200多篇论文。谷歌学术引用一万六千多次,H-index指数69,多次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榜单。先后担任CVPR, ICCV, IJCAI, AAAI, ECCV, ACM MM等多个国际重要会议的AC/SPC/PC等,并且担任包括CCF推荐A类期刊,国际权威期刊等多个国际SCI期刊编委。
徐文渊
入选理由:对汽车安全嵌入式系统的贡献。
徐文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系统科学与工程学系系主任,曾为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副教授(终身教职)。1998年获得浙江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学士学位、2001年获得浙江大学计算机系专业硕士学位。
研究方向为物联网安全、智能电网安全等领域;担任物联网领域国际学术期刊ACM Transactions on Sensor Networks,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等期刊编委。获得2017ACM CCS最佳论文奖,2017FreeBuf年度最佳安全团队奖和浙江大学2017年度“十大学术成果奖”。
张 波
入选理由:对电力电子非线性分析的贡献。
张波,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达学者。1982年获得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机专业学士学位。
研究方向为无线电能传输机理及应用、新能源高效电能变换、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电力系统稳定性及控制等研究。在国际知名出版社IEEE-Wiley、Springer、科学出版社出版英文专著7部、中文专著2部、编著教材1部;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0多篇,其中SCI收录230多篇,EI收录30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230多项,其中美国发明专利3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4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
张宏纲
入选理由:对智能无线通信和网络的贡献。
张宏纲,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国大学联盟UEB暨法国高等电力学院国际讲座教授、英国约克大学名誉客座教授、约克大学—浙江大学认知网络与绿色通信联合实验室共同主任。
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与网络、人工智能、认知通信、绿色通信、复杂网络等领域的研究,已在各种国际核心学术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合作发表论著及论文计265篇以上,提出IEEE802.15UWB国际标准提案达16项,并拥有3项国际专利。参与并领导了IEEE802.15超宽带 (UWB) 无线通信及个人局域网络 (WPAN) 国际标准的制定,是其中DS-UWB标准提案的主要提案人及贡献者之一;2021年,获得IEEE通信学会2021年度杰出论文奖、2021年度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 最佳论文奖。
胡事民
入选理由:对计算机视觉和几何处理的贡献。
胡事民,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和创新群体的学术带头人。现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ACM SIGGRAPH执委、亚洲图形学会主席。1993年获浙江大学计算几何与图形学专业硕士学位,1996年获浙江大学计算几何与图形学专业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学、几何计算与人工智能相关领域,在可视媒体智能处理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方面作出了系统性的贡献,成果应用于流程工厂的数字重建和大规模街景系统构建,研制了我国空间站首个天地协同混合现实系统;创新性地提出元算子融合思想和统一计算图策略,研制并开源了自主深度学习框架“计图”。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1项,并获得中国计算机学会“王选奖”和全国创新争先奖。
李 颉
入选理由:对网络系统性能和管理的贡献。
李颉,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上海交大区块链研究中心主任、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1982年获浙江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学士学位。国际IEEE 大数据技术委员会共同主席,IEEE通信学会大数据委员会创始主席,IEEE大数据标准委员会成员,多个IEEE Trans和Journals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数据、AI、区块链、云计算、信息系统架构与安全。研究成果在IEEE Trans. on Computers、IEEE Tra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等国际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英文学术专著1本,日文学术专著1本;编辑英文学术专著5本。曾获2017年IEEE Systems Journal最佳论文奖,2019年度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期刊优秀论文奖,2020年国际移动、感知、网络大会最佳论文奖,中国科技新闻学会2020年大数据科技传播奖领军人奖,2021年第二届中国AI金雁奖-卓越成就奖,2023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荣誉。
梁 迪
入选理由:对光通信、计算和批量生产中的光子集成做出的贡献。
梁迪,阿里云基础设施事业部资深技术专家,2002年获浙江大学光学工程学士学位,美国圣母大学博士,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博士后。曾为美国惠普实验室杰出研究员,领导三五族半导体、硅基集成光器件和集成芯片技术的探索和研发。在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期间,作为核心成员和Intel合作开发全球首个硅基片上激光器。
主要研究方向为半导体激光器、探测器,硅基光电子,异质异构材料和器件集成,高密度和超低功耗光传输系统,以及半导体制造工艺等。目前已在Nature Photonics和OFC, ECOC等一流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70余篇,并受邀在全球20余所一流高校和科研机构作个人专题报告。已授权和申请的美国和国际发明专利超过100项。现担任IEEE Journal of Quantum Electronics和Optica Photonics Research的期刊编辑,是Optica Fellow和IEEE Senior Member。
林志赟
入选理由:对分布式多智能体系统和自主系统的贡献。
林志赟,科钛机器人创始人,南方科技大学系统设计与智能制造学院副院长/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英国工程与技术学会会士(IET Fellow)。2001年获浙江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07-2011,浙江大学首批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1-2017,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电气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多智能体理论、分布式人工智能、自主无人系统与智能机器人、信息物理系统智能感知与控制等方向的前沿研究,主持/参与30余项国家、省部委及企业合作科研项目,出版英文学术专著2部,发表国际期刊和会议论文230多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60多项,获准软件著作权20多件。论文引用8000多次,2014-2022连续9年被Elsevier列入“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2021年入选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榜单和“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榜单。
亓 丽
入选理由:对直流配电保护和直流船用电力系统架构的贡献。
亓丽,1997年获浙江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学位,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学位。2004年至2009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塔拉哈西的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工作。2009年加入ABB公司,现任高级首席科学家。
主要研究方向为直流配电与保护、微电网、可再生能源集成等。
仇沁茹
入选理由:对节能计算系统建模和优化的贡献。
仇沁茹,雪城大学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教授兼EECS研究生项目主任。1994年获浙江大学无线电技术专业学士学位、1998年获南加州大学电子和计算机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01年获南加州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研究领域包括计算机系统的动态电源和热管理,能量采集实时嵌入式系统的功率,以及性能优化和认知应用的神经形态计算和高性能计算。
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
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s,IEEE)是国际性的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工程师学会,成立于 1963 年,如今海外会员的人数已经超过了美国本土,在 160 多个国家拥有超过 40 万会员。IEEE Fellow 为该学会最高等级会员,是 IEEE 授予成员的最高荣誉,在学术科技界被认定为权威的荣誉和重要的职业成就。当选 Fellow 需要对工程科学与技术的进步或应用做出重大贡献,为社会带来重大价值。学会规定当选人数不超过 IEEE 当年会员总数的 0.1%,最近十年里每年约有 300 人当选。
为浙大人点赞!
相关统计如有遗漏,
敬请留言补充。
来源:浙江大学校友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