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同时公布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确认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58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655人。
诸多浙大教授的入选反映了浙大位居全国前列的科研实力与教学水平,而诸多浙大校友的入选则反映了浙大作为一所高等学府长期优异的办学成果。据不完全统计,浙江大学共有至少74位校友成功入选该名单,除了已统计的在浙大任教教授中的校友外,还有52位优秀浙大校友入选,以下是他们的个人介绍。
【中国科学院】
数学物理学部
01 李嘉禹
李嘉禹 浙江大学数学系校友
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 研究员、中德几何分析伙伴小组组长、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副主席、《偏微分方程》和《数学学报》编委等职务。
主要从事几何分析方面的研究,曾应邀访问美国Stanford大学、Princeton大学等大学和科研机构。研究领域涉及到偏微分方程、微分几何、复几何等专业方向,在调和映射及其热流、抛物丛上的Hermitian-Einstein度量、四元数映射、高余维平均曲率流等方面的研究中做出了杰出贡献。在Invent. Math., Comm. Pure and Appl. Math.等国际重要杂志发表论文近50篇, 他引近百次。
02 沈健
沈健 浙江大学物理系校友
现任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美国物理学会会士。曾获美国总统青年科技奖,美国能源部杰出青年奖、美国橡树岭国家试验室重大成就奖、德国马普学会Otto-Hahn奖章等荣誉称号。
研究方向包括纳米磁性、自旋电子学、低维物理、复杂体系强关联效应、高分子材料发光效应。在国际重大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近百篇,在国际学术大会上做邀请报告80余次。曾任美国真空学会磁学部主席。
03 朱少平
朱少平 浙江大学物理系校友
现任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曾担任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所长、国家863计划惯性约束聚变技术主题专家组组长、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现为国家某重大科技专项副总设计师、核科学挑战专题高能量密度科学领域首席科学家、等离子体物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
主要研究主题为激光聚变,等离子体,惯性约束聚变,内爆,激光。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创新奖等奖项,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
04 朱小华
朱小华 浙江大学数学系校友
现任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多次应邀在重大的国际性学术会议上作特邀报告,访问国际著名的大学和数学研究中心。曾获ICTP意大利青年科学奖,第十六届陈省身数学奖等奖项。
主要研究方向是微分几何与几何分析,包括(1)有关稳定极小曲面的工作(2)有关Kaehler-Ricci i孤立子(soliton)的唯一性的解决(3)有关toric Fano 流形上Kaehler-Einstein度量和Kaehler-Ricci孤立子(soliton)存在性的解决(4)有关 Kaehler-Ricci 流的收敛性的问题。
信息技术科学部
01 胡事民
胡事民 浙江大学数学系校友
现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学术带头人,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Computational Visual Media(Springer)主编,亚洲图形学学会主席。
主要从事计算机图形学、智能信息处理和系统软件等方面的研究。在几何处理方面,提出基于积分不变量和特征敏感度量的几何处理框架、带噪音抑制的高质量三维场景重建以及基于机器学习的高效高质量模型重建方法;在可视媒体的编辑与交互合成方面,提出基于全局对比度的显著性检测、结合草图输入和网络搜索的图像合成方法以及文本驱动的视频合成等;在真实感绘制和动画仿真方面,提出基于内在特征的流体调制方法、基于SPH的多流体与流固耦合方法,以及全局环境光照的球面分段常量基函数等。相关成果发表在ACM SIGGRAPH、CVPR等重要的国际刊物和会议上。
02 胡卫明
胡卫明 浙江大学计算机系校友
现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十二届专家评审组成员、IEEE Senior Member、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视频信息处理,网络信息安全分析与识别等。已在《IEEE Trans. on PAMI》等国际刊物、《中国科学》等国内一级刊物以及ICCV、ECCV、CVPR等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申请专利20余项。
03 蒋田仔
蒋田仔 浙江大学数学系校友
现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脑网络组研究中心主任,脑网络组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多模态跨尺度脑网络组图谱研究、基于脑网络图谱的脑机融合和脑疾病早期预测和精准治疗。已申请发明专利50余项,授权42项。先后主持和参加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攀登计划,863计划,973计划,九五重大项目等多个项目。
04 宋征宇
宋征宇 浙江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校友
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究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航天控制基础理论研究,研究方向为中型运载火箭设计、重复使用运载器技术等。
05 王建浦
王建浦 浙江大学光电学院校友
现任常州大学副校长,南京工业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教授,曾任三星电子韩国总部 OLED显示技术研发工程师
先后在工业界与学术界顶尖的有机光电实验室针对有机电子器件中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研究。解决了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面板的寿命问题;通过磁场效应与器件物理研究,发现有机半导体中激子自旋统计的控制方法以及揭示光伏器件效率损耗通道;通过器件结构和制备工艺创新,实现了低成本低功耗的有机存储器件。近年来在该领域发表包括Nature、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等在内的SCI 论文20 余篇。获授权美国专利6 项,向工业界转让专利申请权1项。
06 赵元富
赵元富 浙江大学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校友
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九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772所所长、北京时代民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IEEE高级会员。
长期从事器件物理和半导体集成电路设计及工艺研究工作,参加并主持了多项预研课题和新品开发课题,同时负责大量集成电路的生产和技术管理工作。在其参加与主持的科研项目中,已有16项通过鉴定,共有9项获奖,其中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项3项,三等奖3项,已在中外学术期刊和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89篇,并获得了多项荣誉和奖励。
07 周东华
周东华 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校友
现任山东科技大学副校长,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IFAC 技术过程故障诊断与安全性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技术过程故障诊断与安全性专业委员会主任等。
长期从事动态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方向的研究,已主持国家973课题, 863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7部,发表IEEE 汇刊和 Automatica 论文80余篇。
08 郭世泽
郭世泽 兼任浙江大学求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系统脆弱性分析和网络空间防御。
化学部
01胡金波
胡金波 浙江大学化学系校友
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有机氟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务。
研究领域包括(1)研究和开发新型氟化和氟烷基化试剂、反应以及相关反应机理;(2)研究并揭示有机化学中的独特氟原子取代效应(氟效应),以及有机含氟物质具有独特的化学、物理、生物等性质的科学本质;(3)基于有机含氟分子的独有特性,研究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有机含氟物质和含氟材料;(4)能源领域中的化学问题,包括锂同位素萃取分离等。曾获“上海市科技精英”等荣誉称号,“美国化学会氟化学创造性工作奖”首位华人得主。
02路建美
路建美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校友
现任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教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环境材料与工程技术专家。
主要从事微波辐射聚合和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化工吸附分离新材料构建及其在化工行业液相/气相污染物分离回收与净化处理以及在特种医学防护领域的应用等。已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自然·通讯(Nat. Commun.)》《美国化学会志(JACS)》《先进材料(Adv. Mater.)》等期刊发表SCI论文548篇,主编或参编专著7部,其主要论著有《可控结构高分子吸附材料》《化学工程—从基础研究到工业应用》等。
地学部
01 林杨挺
林扬挺 浙江大学地球化学专业校友
现担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陨石学与天体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化学与地质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天文学会行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以及国际陨石学会陨石命名委员会委员等职。
从事天体化学与比较行星学领域的研究,主要方向包括陨石中的太阳系外物质,太阳星云的形成与演化,火星地质学,以及陨石中灭绝核素和宇宙成因核素等研究。发现超新星成因SiC的新类型,并首次在极还原的顽辉石球粒陨石中发现超新星成因氮化硅,提出太阳星云中太阳系外物质分布不均一的观点和证据;首次发现陨石中存在灭绝核素36Cl的直接证据, 给出其初始比值(36Cl/35Cl=1´10-6)等。 近年承担多项国家重点项目,获中科院自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奖项,发表SCI收录论文36篇。
02 陆雅海
陆雅海 浙江大学土壤农化系校友
现任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德国马普学会陆地微生物学研究所Conrad教授,德国国家生物技术研究中心Abraham教授等职。
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高新技术863项目、科技报重大基础973课题和德国马普学会合作项目等。长期从事水稻土碳循环与微生物机理方面的研究。已发表SCI论文70余篇,被SCI总引2000多次。
03 骆永明
骆永明 浙江大学土化系校友
现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主任、研究员,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土壤所党委、学术委和学位委委员;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主任,土壤与环境生物修复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
长期从事土壤污染及其修复、区域土壤环境质量与风险管理等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8部,重要咨询报告4份,获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专利10余项。
04 张荣华
张荣华 浙江大学气象系校友
现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教授。博士毕业于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先后在中科院大气所等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海洋模拟和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等。已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170余篇(其中SCI论文150余篇,包括以第一作者于1998年在顶尖学术期刊《Nature》上发文,并荣登该杂志封面)。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2021年入选由英国路透社(The Reuters)根据科学家影响力评价系统评估出的气候变化研究领域全球最具国际影响力的1000位科学家名单录。现任《海洋与湖沼》副主编、《海洋学报》主编助理和《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 编委等。
技术科学部
01 高玉峰
高玉峰 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校友
现任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院长、教授,教育部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土木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住建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地震学会岩土工程防震减灾专委会副主任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岩土地震工程2.边坡与堤坝工程3.软弱土地基处理。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973课题1项,发表SCI论文126篇(ESI高被引论文5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排名1、排名2)、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名2。
02 胡丽丽
胡丽丽 浙江大学材料系校友
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单元技术中心主任,中国硅酸盐学会特种玻璃分会理事长。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
主要从事激光玻璃应用基础研究和制备工艺研究,指导学生开展掺稀土石英玻璃发光及结构成分的关系研究,并从结构信息解释发光机理。指导学生开展新型激光玻璃和光纤的应用基础研究工作。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和上海市白玉兰基金,与美国、俄罗斯等国同行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03 舒歌群
舒歌群 浙江大学热物理工程系内燃动力工程专业校友
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现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等。
主要研究方向为1、内燃机设计2、内燃机余热能转化和利用。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承担了973项目“高效、节能、低碳内燃机余热能梯级利用基础研究”(2010),主持承担了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提高中载及重载卡车能效关键技术中美联合研究”(2017)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SCI论文1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04 宋永华
宋永华 曾任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
现任澳门大学校长、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电气工程讲座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外籍),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等职务。
长期从事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研究,在大规模新能源消纳与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等方面做出了系统性、创造性的贡献。同时突破发电调节跟随负荷变化的电力系统调控传统框架,在挖掘灵活负荷调节能力跟随发电变化的新路径上,提出了创新的方法并发明了关键技术,其成果对国家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05 武利民
武利民 浙江大学高分子化工专业校友
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带头人,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兼任第八届教育部科技委委员(材料学部)。
主要研究方向为(1)有机-无机纳米杂化胶体微球的制备策略(2)胶体微球的薄膜组装及其性能(3)功能涂料研究开发。近年来,负责承担和完成了包括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各类项目共计近60项。共发表SCI论文260余篇,SCI论文被他引超过6900多次;出版中英文专著各2部;共申请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6项,美国专利项、世界专利2项。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01 傅向东
傅向东 浙江大学&John Innes Centre联合培养博士,曾在浙江大学生物技术所工作
现任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所研究员、分子农业生物学中心副主任。曾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等奖项。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植物激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分子机理。具体研究内容包括:赤霉素作用的分子机理与信号转导,水稻穗发育和穗型形成的分子调控和植物激素和环境应答的互作与根系形态建成。先后在Nature,Plant cell development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杂志发表了在中国超级稻增产关键功能基因合作研究的进展。此项成果首次阐述了DEP1基因在中国超级稻增产中起到的关键作用,进而揭开了中国超级稻的高产奥秘,并可望由此进一步研究培育出更为高产的水稻新品种。
02 何祖华
何祖华 浙江大学农学系校友,曾任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教授
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22年度生命科学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专家评审组成员,曾任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 秘书长、副理事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抗病信号转导、功能基因和信号途径互作。研究主要涉及分子遗传、植物病理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生物信息学。曾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主持近10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获得13项发明专利,在专业领域发表近40篇论文。
03 刘颖斌
刘颖斌 浙江大学医学院校友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胆胰外科主任、普外科主任,上海市肿瘤研究所所长,上海市胆道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工匠,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美国外科医师学院外籍会员(FACS)。
长期从事胆胰外科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擅长胆囊癌、肝内胆管癌、肝门胆管癌、胰腺癌的规范化外科切除和综合治疗。在Nature Genetics、Gut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70余篇,发表核心期刊收录论文百余篇,并多次受邀在国际会议上做报告。曾主持国家863重大科技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含重点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省部级及局级科研项目20余项。
04 戚益军
戚益军 浙江大学植物保护系校友
清华大学教授,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植物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国际高端生物学期刊《eLife》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主要从事非编码RNA和表观遗传机制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发现和命名了多种新型的小RNA,在《Nature》、《Cell》、《Molecular Cell》等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大量论文。曾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05 田梅
田梅 曾任浙江大学医学中心副主任、浙江省医学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主任
现任上海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副院长,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教授、执行院长,临床医学学士、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内科学博士。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教授、硕士生、博士生导师。2017年2月,获得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研究方向包括1、核医学与分子影像(PET / CT / MRI / SPECT / 光学等多模式、代谢和功能影像)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2、肿瘤、神经精神疾病、脑科学、心脏方面,以及干细胞、T细胞治疗的活体影像。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项目、各类省部级科研课题等科研项目,多篇论文刊登在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顶级期刊。
06 谢恬
谢恬 浙江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校友
中西医结合医学专家,中药学专家。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杭州师范大学药学院名誉院长,整合肿瘤学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浙江省榄香烯类抗癌中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中药资源开发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等职。
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中药天然药物研发、肿瘤学等科研、教学及产业化研究。目前已研发榄香烯脂质体(榄香烯乳状注射液、榄香烯口服乳)等新药10余个。在《PNAS》《Angewandte Chemie》《Nat Commun》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和译著17部,其主要专著有《现代临床中药学》《灵芝》《医林翰墨》等。
07 许瑞明
许瑞明 浙江大学物理学校友
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Genes & Development》编委会成员,纽约大学医学院兼职教授等职。
主要从事基因表达与调控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包括基因转录的表观遗传调控和RNA转录后加工两个方向,先后在《Cell》《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Science》《Nature》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
【中国工程院】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01 焦宗夏
焦宗夏 浙江大学机械系校友
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导。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73首席科学家,“飞行器流体动力控制与操纵”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近年主持承担了多项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基金、国家大型工程与国际合作项目。获得多项国家级奖项,及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共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编译著8部,获得发明专利20余项。主要研究方向(1)流体传动与控制(电液伺服控制、电液加载系统、液压伺服元件、飞机液压系统)(2)机电系统集成设计(机载机电系统、电液作动系统、功率电传电静液作动、飞机刹车系统)(3)线性与非线性系统控制(多通道协调加载力控制、电液系统非线性控制、振动主动控制)(4)流固耦合力学(液压系统流固耦合、管路振动、减振降噪)。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01 樊仲维
樊仲维 浙江大学光学仪器工程学系校友
现任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副院长,入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国家“万人计划”等。获得多项国家级奖项,任“十二五”国家863计划新材料领域主题专家,组建了国家半导体泵浦激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激光器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高能量高光束质量全固态激光技术”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主要的研究领域为短脉冲激光技术、全固态激光技术及应用。发表文章178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国际发明专利2项,国家发明专利67项。
02 王跃林
王跃林 浙江大学信电系校友
现任绍芯实验室执行主任,绍兴文理学院教授。连续三届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担任Sensors & Materials编委、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传感器学会和仪表工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传感器分会副理事长等多个学术职务。
具有丰富的MEMS研究经验,实现了我国MEMS规模制造零的突破和国产传感器大规模应用,打破了国外禁运和境外产品垄断局面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微系统方向重点实验室——微系统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主持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研发项目,获发明专利授权150余件,发表论文300余篇。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01 马紫峰
马紫峰 浙江大学化工系校友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兼上海交通大学能源研究院副院长、电化学与能源技术研究所所长、上海电化学能源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美国电化学会中国区主席等职。
主要的研究方向是1、新能源化工技术2、钠离子电池核心材料制备过程工程特性3、甲醇重整制氢催化剂及其应用系统技术4、下一代电化学能源材料与器件创制。主持完成国家973计划项目1项、863计划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和企业合作项目20多项。已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30项,获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庄长恭奖”提名奖等奖项。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01 杜时贵
杜时贵 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校友
现任绍兴文理学院副校长,全国政协委员。
长期从事岩体结构面粗糙度系数、抗剪强度研究,在非地质部门、非重点学术机构工作,实现了从原始创新到工程应用推广的结构面抗剪强度新技术的系统集成创新。其研究技术成果应用于小浪底水库、国家地质处置库、白鹤滩水电站、甬台温高速公路等100多项重大工程。 出版第一作者专著5部,发表论文117篇,标准1册。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0项(16项R1),实用新型专利10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02 王维庆
王维庆 浙江大学电机系校友
现任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电气工程一级博士点负责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特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自治区天山英才(第一层次)等。
主要从事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关键零部件的研制、整机智能控制及检测、电能转换、继电保护和并网送出技术的研究,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自治区级重点学科带头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侨界贡献奖和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等多个奖项。主持主研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30 余项,发表学术论文 140 余篇,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4 项,参编国家标准一部。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01 蔡袁强
蔡袁强 浙江大学土木系校友
现任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曾任浙江大学基建处副处长、总工程师、浙江大学出版社社长。
主要从事饱和土动力学与地基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在《岩土工程学报》《岩土力学》《固体力学学报》(英文版)等国内外核心刊物和重要国际会议上录用和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EI收录约60篇。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02 刘汉龙
刘汉龙 浙江大学土木系校友
现任重庆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软弱地基加固与桩基工程、环境岩土力学与防灾减灾工程等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中国国内外学术期刊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80多篇,发表SCI和EI收录论文200余篇,出版中、英文专著4部,以第一申请人获得国家专利32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10次担任国际性学术大会主席和副主席,6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大会报告或特邀报告。8次担任全国性学术会议主席或副主席,8次在全国性学术大会上做大会报告和特邀报告。
03 张春生
张春生 浙江大学土木系校友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首席技术专家,国家水电站大坝安全和应急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兼职教授。
曾负责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开发论证研究,主持解决了枢纽总体布置、超深埋水工隧洞设计等重大工程技术难题,保障了电站于2012年顺利投产发电;同时,还主持设计建成了浙江天荒坪、浙江桐柏等多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在高压隧洞防渗、库盆防渗、机组振动控制等方面取得重要技术成果。
04 朱忠义
朱忠义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校友
现任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复杂结构研究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获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任住建部全国超限工程审查委员会委员,中国钢结构协会副秘书长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大跨度空间结构,建筑减隔震,空间结构体系创新。曾主持完成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国内外多项重大项目的结构设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获全国一级学会、协会设计奖一等奖13项、二等奖6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6 项等。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01 陈冠益
陈冠益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系校友
现任天津商业大学副校长,曾任天津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求是学部主任、国际工程师学院院长。
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生物质等固体废物(含废轮胎)的热化学转化与处理;生物柴油的生产与应用研究;煤与其他固体废物的混合优化利用;先进的能源(氢能源)开发与综合利用,如燃料电池与生物质能源的有效联合;大气污染物的防治与控制技术;流态化和循环流化床反应器。
02 郜海燕
郜海燕 浙江大学植保系校友
现任国家浆果保鲜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农业农村部果品产后处理重点实验室、中国轻工业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果蔬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品科学研究所原所长,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首席专家(杰出人才)。中国食品学报、食品科学和IJABE等编委会委员,兼南昌大学、南京农大多院校博(硕)士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产品和食品采后生物学、衰老代谢与品质调控;农产品物流保鲜加工与品质控制。近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基金、国家行业专项(首席专家)、科技支撑、重大国合、农业部行业标准和省重大攻关等各级项目50余项。以第1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8件,制定行业标准5项。获科技成果17项,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
03 顾青
顾青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校友
现任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浙江省特级专家,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任浙江省食品微生物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食品营养与功能性食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主任等职。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首批浙江省“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益生菌基因组与功能2.天然安全抗菌素的研究3.食品微生物新资源及其功能与安全性4.食品级微生物安全高效表达系统(表达蛋白、肽、酶等)。主持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863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研究成果在BMC Veterinary Research等国际重要杂志发表,发表论文40余篇,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
04 黄和
黄和 浙江大学生物化工专业校友
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首批”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以非模式微生物为核心,基于代谢工程及合成生物学,对微生物资源进行挖掘、分析和改造,结合发酵工程等手段进行下游产品 (生物基化学品、营养化学品、医药中间体等) 的开发。相关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 (2018年、2013年,均排名1),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青年创新奖 (2019年) 等奖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60多篇,2014-2022年连续九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
05 解孝林
解孝林 曾在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
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是“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主要从事液晶化学与激光全息高分子材料、聚合物热物理与电子封装材料、高分子绿色加工与资源化利用、高分子复合技术与加工流变学的研究。近年来承担了17余项省、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24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60余件(其中美国发明专利3件)。
06 马建中
马建中 浙江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校友
中国化工学会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负责人等。曾任陕西科技大学校长、学术委员会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水性高分子的设计与合成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关键技术轻纺化学产品的开发与应用。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前期研究专项(973预研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项目,政府间科技交流项目等科研项目30余项。研制成功20余种新型皮革鞣剂、复鞣剂、涂饰剂、加脂剂等产品,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300余篇,出版著作9,授权美国、德国和英国发明专利6件,授权中国发明专利90余件。
07 陶春辉
陶春辉 浙江大学理学院校友
现任中国大洋深海勘测技术与深海科学研究开发基地常务副主任,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际大洋中脊科学计划Circum-Antarctic Ridges工作组成员,“十二五”国家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主题专家。
致力于深海底资源找矿国家专项,在海底硫化物资源找矿模型、技术方法等做出开创性贡献,发现了国际上首个超慢速扩张脊热液活动区,也为我国在三大洋首次发现了海底热液区。提出控制西南印度洋脊热液分布的新机制,揭示了超慢速扩张脊硫化物矿藏前景等。获国家及省部奖励9次,被评为浙江省劳动模范、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首届曾呈奎海洋科技奖,发表论文(含会议)、论著50篇(部),专利、软件著作权7项。
农业学部
01 刘勇
刘勇 浙江大学植被保护系校友
现任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南大学和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湖南省植物保护学会理事长、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曾参加亚洲蔬菜研究中心、农业部的重点资助合作项目中国辣椒病毒病毒源种类的研究及高效防病毒制剂的研制,全面主持南方片的工作,此外还参加了多项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参加的研究工作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艾格里微生物肥的研制,经湖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另有2项成果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02 许勇
许勇 浙江大学农学院校友
现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主任,蔬菜学博士,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兼职教授。中国园艺学会副理事长,北京蔬菜学会理事长。
主要从事葫芦科蔬菜的遗传育种与基因组学研究。培育的“京欣2号”与“京秀”等系列西瓜新品种及西瓜砧木品种推广面积500多万亩,创社会经济效益2亿元。作为第一培育人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1个,发明专利1项,审定西瓜品种9个。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北京市政府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2项。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SCI论文8篇,出版参编著作7本。
03 周雪平
周雪平 曾任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院长
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教授。2020年5月,被授予“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荣誉称号。
长期从事植物病毒病害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和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研专项等多项重大课题。在Molecular Cell、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s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0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3项等。获评"浙江省高校首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98年入选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先进个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
医药卫生学部
01 王福俤
王福俤 原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
现任南华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衡阳医学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特支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获评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奖(2011)、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2011)等。
运用前沿生物医学技术和人群大数据平台开展细胞铁死亡新机制、微量元素代谢分子调控网络及重大疾病防控新策略研究;特别是在靶向铁死亡防治心脏和肝脏疾病领域取得系列创新成果。在Nature、Nature Genetics、Nature Medicine等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JCR一区101篇);封面论文10篇、高被引论文6篇(热点论文1篇);论文总影响因子1500、论文他引9600余次。主持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项)及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重点专项等国家级重大项目。
02 杨驰
杨驰 浙江大学医学院校友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外委员会颞下颌关节外科协作组组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牙源干细胞,整合牙槽外科,颞下颌关节外科及微创外科。主持和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30余项,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论著300余篇,其中SCI论文94篇,参编专著19部,曾获国家发明奖和卫生部,教育部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奖励5项,获得授权专利6项(第1位),其中国际发明专利1项。
另有22名入选的候选人同时为浙大校友和在任浙大教授,他们是:鲍虎军 刘旭 李浩然 申有青 陈汉林 何湘宁 张土乔 梁廷波 王建安 柯映林 童水光 王文海 韩高荣 骆仲泱 罗尧治 刘东红 汪以真 应义斌 周继勇 程翼宇 方向明 沈华浩(排名不分先后)。
结语
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看到如此多的"灿若星辰浙大人们"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我们不由得欣喜与自豪。浙大让我们联结在一起,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分享这份喜悦,继续为母校增光添彩。
为这74位浙大校友点赞!祝贺他们成功入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来源:浙大校友创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