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浙江大学校友企业家同学会

热线:0571-88272851/88273744

网址:www.zju-embaea.org

邮箱:649607613@qq.com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教学主楼八楼

求是书院

您的位置:求是书院 - 魅力浙大

实践正青春 | 东去西征三万里,一颗赤心献大地

发布日期:2023-8-21

前言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神农学子扎根中国大地、勇担强农使命,浙江大学2022级神农班暑期社会实践团赴上海、北京和贵州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江从白鹭飞边转,云在青山缺处生。我们聚首多彩贵州,一起循着文军长征时期浙大先贤的足迹,汲取前辈的精神力量;

 

九关上彻星辰界,三市横陈锦绣丛。我们聚首繁华北京,一起探索农业技术前沿背后的科学奥秘,以业界顶尖开拓视野;

 

江水南流夜有声,万家灯火夹江明。我们聚首魅力上海,一起体验农业学科服务民生的现实案例,领悟志农爱农的意义。

 

在先贤的感召下,获得启迪

 

贵州湄潭,文军长征的落脚地。在这里,浙大师生同甘共苦,为争取政治和学习上的民主与自由、切磋学问、探求真理而努力奋斗;为夺取抗战胜利,复兴中华民族而携手前进。蔡邦华、陈锡臣、苏步青、王淦昌……一代精英学者扎根于此,他们胸怀报国之志,陋室栖身,俭餐果腹,创造了累累教学科研成果,书写了感人肺腑的西迁故事。如今,我们重走文军西迁之路,赓续浙大求是文脉。

 

湄潭浙大西迁纪念馆

 

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竺老校长的两问深入人心。身为年轻学子的我们,需要体悟蕴藏在文字背后的深意。在湄潭,前辈们用不畏艰苦的韧劲、严谨治学的决心、保家卫国的信念,给出了无愧初心的答案。新时代的浙大农学人,也将踏上征途,追随前辈脚步,交出不负时代的答卷。

 

湄潭永兴古镇浙大旧址

 

在知识的润泽下,提高自己

 

首都北京,我国的科技创新中心,顶尖高校云集、科研机构林立。农业,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事业,自然是重点研究领域。此行,我们走过顶尖高校农业实验室,走过尖端农业科技研究机构,走过国家级种质库,当今农业不仅有田间地头的劳作,也是各大基础学科交叉的具体实践和创新应用,是专业实验与技术共谱的华美乐章,是高精尖元素的大集合。

 

到浙大来做什么?我们在北京找到了答案。农科院中功能完备的先进器械犹在眼前,钱前院士的谆谆教诲铭记心间。到浙大来,要用科学知识启智增慧,在专业教育下提升自己,坚定学农的信心,将来为农业注入更多的科技元素,为农业强国事业添砖加瓦。

 

在国民的需求下,找到意义

 

上海,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窗口,雄踞世界东方的重要交通枢纽。在这里,有这样一个地方,将一切潜在风险拒之国门之外,拱卫国民安全,它就是海关。鉴定评级、生鲜检疫、入侵物种判别、有害生物处理,每个步骤都能看到农学人默默付出的身影;创新查验步骤、货检智能化建设,每个突破都凝聚着农学人的细心与巧思。这些,都是农业实际应用、服务民生的最好实例。

 

 

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我想,答案就在眼前。大到国家级口岸的货物检验,小到我们吃的每一粒米,背后都有无数农科人在默默奉献。毕业之后,成为具有浓厚家国情怀、卓越农科能力的领军人才,成为农业科技成果的实践者、传播者和开拓者,成为服务国家战略需要的螺丝钉,这就是我们学农的意义。

 

一路走一路收获的实践之行虽然短暂,但每一位小神农都收获满满。赓续求是文脉,领略科技前沿,勇担强农使命,我们不虚此行。东去西征走过万里路程,我们扎根大地的决心也愈发坚定。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每一个农科学子都应始终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成为有信念、有能力、有担当的新农科人,回答好竺老发人深思的两问,便是我们不懈努力的追求与始终不变的初心。

 

来源浙江大学2022级神农班赴京沪黔暑期社会实践团

浙江大学校友企业家同学会© 版权所有    浙ICP备190464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