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修身,潜心学问
成长路上与同学们比肩同行
循循善诱,倾心守护
做研究生拔尖发展的“方向标”
思政教育、科研教学
综素提升、人生启航
全程在线,育人育心
这是一群可爱的人
研究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他们的身影
这是一群温暖的人
倾心倾力构建师生共进的导学共同体
他们就是
研究生德育导师
老师简介

胡越,呼吸内科学博士,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担任浙江省免疫学会感染免疫学分会委员、浙江省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及呼吸治疗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含共同)及通讯作者在Autophagy、Stem cells、Cell Death Discovery、Microbes and Infection等杂志发表SCI文章10余篇。同时担任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呼吸内科班德育导师。
以心相伴,共筑医学梦想
自担任呼吸内科班德育导师以来,胡越始终秉持真诚、耐心与关怀,成为了每一位同学成长路上的引导者与知心朋友。她不仅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指导学生,更以细腻的关怀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她常说:“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陪伴。”她深知,作为一名德育导师,自己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都可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胡越精心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破冰之旅”。她设计了互动性强的小组游戏和分享环节,帮助同学们迅速融入集体。活动中,她鼓励大家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医学梦想与初入大学的困惑。“我想成为一名呼吸科医生,因为我的家人就是慢阻肺患者。”“我希望进一步优化治疗手段与方式,让更多患者受益。”这些真诚的分享,不仅拉近了同学们的距离,也让胡越更了解每个人的初心。
在新生合唱比赛中,胡越带领班级“乘风破浪队”用歌声诠释青春理想,展现了医学生的活力与朝气。在排练和比赛过程中,胡越始终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协作精神,鼓励大家互相支持、共同进步。这次经历让同学们体会到集体的力量,也深刻意识到无论是在科研、临床还是生活中,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态度才是实现梦想的关键。
除了集体活动,胡越还定期组织班会,深入了解每位同学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在她的悉心引导下,班级逐渐形成了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良好风气,为同学们的大学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胡越始终将医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视为教育的核心。她常说:“医学不仅是技术的传承,更是精神与责任的延续。”作为德育导师,胡越始终把医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视为自己坚守的信念。
在世界慢阻肺日,她带领班级同学们走进社区,开展“红心1+1”义诊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的呼吸健康咨询和义诊服务。活动中,她不仅指导学生为居民提供专业的呼吸健康咨询,还亲自示范如何与患者沟通,如何用温暖的语言缓解他们的焦虑。“义诊不仅是技术的实践,更是心灵的对话。”参与同学回忆道,“胡老师教会我们,医者的价值不仅在于治病,更在于治愈人心。”
胡越深知,医学精神的传承需要历史的滋养。为此,她带领班级参观浙江大学校史馆,走进百年浙大的历史长河。在校史馆中,同学们从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珍贵文物中,感受到学校深厚的教育底蕴。结合竺可桢校长的“两问”:“到浙大来做什么?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她引导同学们思考这两句话的深刻含义,并结合“求是创新”的校训,鼓励大家在医学道路上既要脚踏实地追求真理,又要勇于创新、敢于突破。
在胡越的引领下,同学们不仅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更深刻理解了医者的初心与使命。她的教育实践,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学生们前行的道路,也让他们在医学的征途上更加坚定、从容。
在胡越的带领下,呼吸内科班的同学们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思想和行动上也逐渐成熟,迈向更高的目标。班级连续两年荣获“浙江大学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涌现出一批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和优秀毕业生。她还时刻关注着同学们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对有困惑或压力的同学,她总是第一时间提供帮助。“胡老师就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最迷茫的时刻。”一位曾因科研压力而焦虑的学生这样说道。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胡越定期邀请优秀毕业生分享升学与就业经验。从科研论文投稿、时间管理技巧,到求职面试心得、规培结业考试经验,学长学姐们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经验,这些分享不仅为同学们打开了视野,也帮助他们坚定了职业理想,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走向更加清晰的未来。
在胡越的悉心指导下,呼吸内科班的同学们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优异成绩,更在思想、心理和职业规划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成长。她的关怀和陪伴,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深深影响着每一位同学。她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不仅为同学们筑起了坚实的医学梦想,也为他们未来的医学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呼吸内科专业2022级硕士生易子涵:
作为德育助理,在胡越老师的指导下,我学到了如何在责任与关怀中成长。胡老师不仅在学术上给予我们细致入微的指导,更在临床实践中教会我们如何面对压力和挑战。每当我们遇到临床病例时,胡老师总是耐心地为我们讲解病理机制与治疗方案,并引导我们关注患者的情感需求。在她的影响下,我学会了更加细致地观察患者的身心状况,并从医学专业的角度为他们提供帮助。胡老师的言传身教让我明白,作为医学生,不仅要精益求精地掌握专业知识,更要关心患者,传递人文关怀。
呼吸内科专业2021级博士生黄佳杞:
胡越老师作为德育导师,一直以来都给予我们无尽的关怀与支持。无论是学术上的疑惑,还是生活中的困惑,我们都能毫无顾虑地向胡老师请教。她总是细心倾听,结合自身经历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建议与帮助。尤其是在参与“红心1+1”义诊活动时,胡老师带领我们走到患者身边,亲自示范如何将医学知识转化为对患者的实际帮助。她的言传身教让我更加坚定了未来投身医学事业的决心,并且让我学会了如何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成长为一名有责任心、有同理心的医生。
老 师 寄 语
医学是一条充满挑战与使命的道路。作为未来的医者,你们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技能,更要具备仁爱与同理心。学会倾听患者的声音,感知他们的痛苦与需求,用你们的专业和爱心为他们带去希望。在探索科学与真理的过程中,永远不忘初心,勇于创新、敢于突破,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我希望你们能够时刻保持热情,面对每一个挑战都不退缩,坚定地走好自己在医学领域的道路。无论前路多么艰难,请始终怀着坚定的信念,用你们的力量为人类健康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来源:浙江大学医学院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