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浙江大学校友企业家同学会

热线:0571-88272851/88273744

网址:www.zju-embaea.org

邮箱:649607613@qq.com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教学主楼八楼

新闻聚焦

您的位置:新闻聚焦 - 热点新闻

经院快讯|“浙大经院大讲堂”之兰小欢教授报告会顺利举办

发布日期:2023-5-6

202355日下午,应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邀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兰小欢教授做客第32期浙大经院大讲堂,报告主题为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报告会由我院邬介然教授主持。

报告会现场

讲座伊始,邬介然教授首先对兰小欢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兰小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经济学博士,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经济发展和政治经济,著作《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获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


兰小欢教授首先对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热情相邀表示感谢,接着围绕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这一主题与大家进行交流分享。兰小欢教授将国家经济发展归结为四个问题并分别展开讨论:(1)劳动力优势,仅仅是人多么?(2)工业基础:穷国如何积累和投资?如何认识产业政策?(3)产业升级:长期、天量的基建投资,钱从哪儿来?(4)产业升级:规模效应与学习效应。


针对劳动力优势问题,兰小欢教授认为仅靠人多不足以形成劳动力优势。第一,群体的健康状况和文化水平是形成劳动力优势不可忽视的两个条件。第二,劳动力健康水平上升和文盲率下降的时点相当重要,中国政府的系列举措(如汉字简化)加速了这一进程,使得该时点与我国工业化进程相匹配。第三,思考人口红利变化时需要考虑目前劳动力与上一代劳动力在生产率方面的差别。第四,根据同等学力人群中的女性比例不断上升这一事实,在“human communication”变得愈发重要的人工智能时代,大量高教育程度的女性可能会成为未来新的人口红利和优势。


对于资本积累这一问题,兰小欢教授提出穷国强制来积累资本。在不同时代和不同领域,强制有不同的做法与含义:在计划经济时期,强制体现为把剩余的农业资源转移至城市,以促进工业发展;在城市中,国企在一定意义上是强制储蓄的机制;到了本世纪初,随着居民储蓄快速增长,强制储蓄体现为通过利率机制形成银行体系代替财政现象。然而除了汲取资源之外,国家如何使用资源也是关键所在。在中国,以政府和国企为主导的投资体系将资源通过基建等方式进行投资;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乡镇企业改制和国企改革将前期积累向民间转移,以改善原有的投资体系逐渐显现的弊端。此外,兰小欢教授认为政府投资或产业政策难以评估的原因有三:(1比较优势概念易懂难用;(2)产业政策效果事前难以预料,事后难以评判;(3因果识别在实践中存在局限和困难。认识产业政策应当理解次优理论,即做现实中能做的事比做理论完美但无法做到的事更好。


对于产业升级问题,兰小欢教授为大家详细讲解了产业升级的两大支柱:基建和技术。在基建方面,投资规模和投资密度二者缺一不可,而土地融资——以土地为抓手,本质上将土地上人的未来收入进行资本化的融资方式——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资金来源。土地财政随即引发地方债问题,而在衡量地方政府债务负担时,分母应该使用流量还是存量、除国有企业之外政府的资产还包括什么、各地政府数据入表的探索带来的影响等问题也值得探讨。进一步地,土地资本化也能延伸至资本民主化、高债务和低利率造成的困境、资本的本质等一系列问题。

而在技术方面,兰小欢教授强调了规模效应和学习效应:工业规模带来学习,技术进步来源于工厂而非学校。对于后发国家而言,技术的进步是制造——技术——科研从左至右的模式,例如我国采取举国体系集中资源进行攻关,重复建设加剧竞争、提高迭代速度;而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一般认为的创新是从右往左的硅谷模式,其特点是分散的、试错的。当前中国则是两种技术创新模式并存。


在最后的交流环节,兰小欢教授和在座师生就中国消费市场、收入分配公平、高校在技术驱动产业升级中的角色以及城市化进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兰教授分享了他对这些问题的独到见解和经验,并与在座的师生们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和互动。最后,本次报告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来源: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浙江大学校友企业家同学会© 版权所有    浙ICP备190464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