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浙江大学校友企业家同学会

热线:0571-88272851/88273744

网址:www.zju-embaea.org

邮箱:649607613@qq.com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教学主楼八楼

新闻聚焦

您的位置:新闻聚焦 - 热点新闻

循国家期待 育时代新人

发布日期:2023-4-8

编者按: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过去五年来,浙江大学心怀国之大者,奋力走在前列,在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中迈出更高质量、更加卓越、更受尊敬、更有梦想的坚实步伐。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在第十五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推出系列通讯,全面呈现五年来浙江大学发展建设成效,激励全校师生在高远使命引领下,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开创学校事业发展新局面。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我国人才培养做出战略指引,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面对两个大局交织、全球科技变革深入演进的时代浪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时候都更为迫切。

 

在浙江大学党委的领导下,学校扎根大地育时代新人,在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中肩负着比过去更加重要和艰巨的历史使命,正加快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新路,引领青年怀壮志,踏层峰辟新天,扬云帆立潮头。

 

引,梦想使命感召青年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浙江大学用实际行动回答新时代教育的根本问题。

 

党委书记任少波强调,只有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检验办学的核心标准,我国一流大学群体才能更加自信地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之路,在攸关国运的人才竞争中赢得主动,真正屹立于世界高等教育之林。

 

每年国庆的清晨,浙大师生都会齐聚在五星红旗下,高唱国歌并吟诵《我和我的祖国》,嘹亮的歌声响彻校园,奋斗的图景徐徐展开。在红旗下用青春告白祖国,听先锋教师讲何为家国,已经成为浙大学子的必修课。


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今天,学生们走遍浙江百余个思政现场教学点,到南湖红船上听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如何穿越惊涛骇浪,在安吉余村感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之治,于宁波北仑港的企业一线体会科技窗口的战略力量……红色资源禀赋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服务国之大者的精神动能。

 

声声入耳、字字如珠、常常相见。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自动化前沿》,我国工业发展形势是重要章节;机械工程学院工程训练系列课程,从航空母舰的舰壳讲起;地球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科学实习课,先分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技术特点……教师们将大国重器搬上讲台,激励学生科技报国。

 

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王淦昌事迹陈列室,展青史功绩、以风范励人;思政专场舞台剧《星辰·大地》,美育与思政教育曼妙融合;昆虫标本馆、地质博物馆、土壤标本陈列室等,再现用脚步丈量大地的铮铮誓言……有形有声、有情有质的求是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和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创新精神。


构建以引、助、聚、化为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发挥红色根脉和求是文脉的育人作用,浙江大学把思政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融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全球胸怀、家国情怀,感知国家战略和世界前沿,更加有使命感地学习成长。

 

校园里,人民英雄陈薇少将向学弟学妹们再现闻令而动的中国速度一个人的职业选择与国家重大需求结合得越紧密,个人才华就越能得以充分展示!时代楷模朱有勇院士分享科技扶贫的故事我们一定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运用技术成果真正帮助百姓脱贫致富!;张育林将军讲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飞天梦想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为人类走出地球的伟大征程做更大贡献!”……在新的时代考卷前,浙大学子一齐回答时代之问、共赴青春之约。


专,育人为本常立常新

 

为培养更多能够适应和引领未来的领军人才,浙江大学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激发两个主体动能,在贯通培养、系统培养中立意,探索科教融合育人、交叉育人和智慧育人的新方法。

 

教师们改进重视教学方法,将前沿创新成果融入教育改革、课程教学、一流教材建设等过程,为学生传授知识、形成认识、输出见识——

 

竺可桢学院实行百分百全员导师制,导师库覆盖各学科专业,人数达千余名;持续升级荣誉课程和全英文课程;坚持深化三制三化办学模式,在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不断提质升级,形成了选拔设通道、培养留空间、评价长周期的育人模式。


工程力学强基实验室里,100种以上的力学概念、真实实验和模拟演示等教具均来自学院教师的设计制作;外国语学院《新编大学英语(第四版)综合教程1》和《翻译概论(修订版)》两部教材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中获高等教育类一等奖。教师们用心打造的载体成为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最佳单元。

 

交叉前沿的学术增长点融入教育教学,建立起更加灵活的创新资源流动机制,激发交叉性学习的内生动力——

 

毕业于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的博士后王启闻,本科主修应用化学专业,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生物材料顶级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也曾利用化学修饰得到了新型蒙脱石材料改进心血管疾病常规治疗方案。依托临床医学八年制和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项目,学校构建了“4年非医类本科教育+4年医学博士教育+3年临床医学博士后项目“X+卓越临床医师培养路径,打造医学引领型人才培养样板。

 

医学+”“工学+”“信息+”“文科+”“农学+”“海洋+”“理学+”7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卓越中心,正协同整合校内外不同层次的科研和教学资源,重塑卓越博士生培养模式,已招收培养850多名学科交叉博士研究生。

 

创新前沿方向与专业优化方向同向同行,立足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打造面向未来的一流专业集群——

 

开展本科专业调整和优化专项改革工作,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1个。设有12个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0个专业启动强基计划,新设机器人工程和人工智能等交叉复合专业,建立图灵班、智慧能源班、新神农班、公管英才班、智能财务班、国际组织精英人才班等拔尖创新班,进一步迭代升级专业内涵。

 

实现通用熊猫血的人工构建和安全输血,有望解决临床熊猫血患者血源短缺难题,这是化学专业创造新物质、构建新结构、发展新材料的妙趣横生;隋唐史、佛教史、敦煌区域发展史,细梳古人知识体系及内在逻辑,更深刻理解人类历史,这是历史学专业扎根中国、放眼世界的明眸启智;物理学相关专业博士生连续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顶尖期刊崭露头角的背后,是他们从本科开始便埋头参与科学实验的静谧专注……

 

五年来,本博贯通的培养模式已经在多个学院建立机制,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集成攻关大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等正吸纳学生参与研究,探索建立起结合重大科研任务的人才培养机制,积极为关键领域输送高素质后备人才。

 

进,改革破题持续深化

 

在实践中开展教育改革,浙江大学为学生提供以学为主、多元成长通道和进步台阶,鼓励其有使命感的学习,充分激发成才动能。


校长杜江峰指出,学校教育教学要继续通过重大平台、重大任务把同学们引向世界科技前沿、国家战略急需,培养未来领导者、战略科学家、卓越工程师、创新创业者。

 

去年9月,浙江大学获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单位授牌,将在已建成的工程师学院基础上,高质量升级建设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企业需求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卓越工程师。

 

浙江桐庐经济开发区科技孵化园内,由张泽院士领衔先进材料与高端制造项目团队自主设计研发出国际先进的高温合金,有力支撑当地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项目每年吸引近30位硕博研究生在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中跨专业学习,并依托十余家企业进行校企联合培养。

 

以跨专业领域导师团队承接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工程项目和企业重大横向课题为载体,学院先后设立了先进材料与高端制造”“高端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与制造”“空天海高端制造技术及装备”“高端化学品先进制造30个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卓越培养项目,让研究生置身于颠覆式技术创新与攻关中,提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同样在9月,学校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基于创新的创业教育模式已经成为育人模式中的重要一环。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毕业的孙永政,求学期间先后作为小美农业、一亩彩禾创业项目合伙人和鲜米时代项目创始人,在农业电商、生态有机农业等方向深入尝试。三年前,他与其他浙大校友开始在青海开展藏红花现代栽培及产业延伸项目,成为了浙江援青指挥部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之一。

 

把青年学生带到创新创业一线,就是为了感知时代脉搏,培养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情感,建立起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能力素养。五年来,越来越多的浙大学子选择在扎根中国大地中建功立业,毕业生赴重点单位人数同比增长45.52%,选调生录取人数同比增长72.85%

 

毕业生耿育科长期从事飞机总装生产一线,获航空工业航空报国先锋奖,入选央视网16名参与改变世界的中国青年榜样名单;王硕入职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致力于深海机电装备和载人潜水器技术研发;李秀媛选调至担任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平安镇巨塘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挨家挨户跑基层……

 

走出对西方大学的经验、标准、模式、路径的依赖,探索一流人才培养的新路,浙江大学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丰沃土壤,厚植立德树人的特色和底蕴。


乐,心怀暖阳奋力前行

 

追光而遇,沐光而行。浙江大学推动教学相长、学乐相融,力求保护学生成长发展的自信心,追光亦要成为光。

 

2021年,浙江大学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学生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强化德育评价、突出过程性评价,坚持全面发展的价值导向和荣誉在先、奖励在后的评价程序。同时,以研究生成长为核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运行起来,思想政治表现、学术创新能力、体美劳素养培养与基于信息化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一起互促互进,融汇成优秀学子成长的土壤。

 

五年来,浙大学子先后入选或入围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他们中有投身基层法律实践的秦晓砺、有倾情公益赴山区支教的章成之、也有驰梦科技创新的屠德展……学校紧紧围绕人格、素质、能力、知识融合一体的KAQ2.0育人理念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领导者的人才培养目标,以质量为核心优化培养模式。

 

2019级本科生培养方案起,学校单列专业基础课,增设国际化跨专业两大模块,突出以价值观塑造为核心的人格养成,建立通专跨融合”“四课堂融通的新型培养体系,推进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

 

建立了有特色、可复制的体育教育教学生态课程新体系和构建融课内艺术为一体的三全艺术教育教学课程模式,自2020级本科生起增设美育、劳育修读要求;

 

与之相配套的有鼓励修读跨专业课程的个性学分,特别设计的面向外学院学生的微辅修专业,成建制开设的学科交叉型特色辅修班和交叉创新班。通过精心设计,同学们有了更加多元化的选择,也得到了更加系统的训练。

 

《经济法理论与实务》结合授课老师二十余年法律实践,增添了现实百态的欢笑与泪水;《生命科学导论实验》或解剖植物与花卉、或制作琥珀标本、或自测血型与血压,手把手带给学生科学的新鲜;《农事劳动实践》让同学们在田间课堂探索自然之美,感受劳动之辛,体会实践之乐……注重学生人文素养、逻辑思维、专业兴趣与天赋、创新能力与发展潜质相结合的潜能挖掘,寓教于乐、融学于趣、化教于心。


在嫦娥七号任务科普试验载荷创意设计征集方案的初步征集中,来自光电学院和计算机学院的四位浙大学子的方案——月球上的沙漏实验作为浙江唯一一个案例,成功入围国家航天局嫦娥七号科普载荷创意设计征集终选阶段。四位看上去毫无关系的同学因为《探空探测》课程有了连结,更因为脑洞大开的创意相聚相知,迸发出了更多思维的火花。

 

以使命为引领,以问学为基础,以德性为尊崇,浙江大学完善激励导向机制,保护学生成长发展的自信,从而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

 

助,各类资源奔涌汇聚

 

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全校上下关心支持教育教学的氛围日益浓厚。

 

图书馆古籍馆馆藏古籍总量达十八万余册,上起宋代,下迄民国,四库齐备,包含善本古籍两千种、两万余册,有一百七十五部善本陆续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有近百种善本书为全国独家典藏。这里既成为古籍修复的教学教研中心,又能满足学生查阅典籍、自习看书的多样化需求。


位于紫金港西区的段永平教学楼(北教学楼)是个面积达4万平方米的建筑群,开设有各类教室及自习、研讨空间近200个,开放座位达12300座,囊括了一键开启智慧教室、一云同步教学资源、AI语音识别实时记录、跨班跨校区远程授课、触控书写屏与多屏联动等多种智慧化操作,高品质打造智慧教室样板区,变革传统的教与学,智能教育推动学习方式转型。


学在浙大”“智慧教室”“智云课堂”“浙大钉为核心,以知识图谱为引擎,学校推动教育1.0转向学习2.0,构建开放式、个性化的泛在学习新空间。数字科技和网络信息技术,构建了数字化教学组织和智慧教育生态,体系化推进了教学模式的创新,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

 

做学问,言传身教、成风化人——

 

唐孝威、巴德年、岑可法、杨卫……知名院士每年都站上讲台为本科生上课,用学生身边最直接、最生动、最具感召力的声音画出同心圆;五好导学团队评选和导学APP开发相辅相成,涌现出一批批师生共同成长的学术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和德育共同体;双班主任育人模式得到探索,用教师的辛勤指数换学生的幸福指数


在身边,同心合力、建设卓越——

 

三大生活园区标准化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服务中心、健身房、艺术室、师生交流吧一应俱全;以宿舍楼群为单位配备党员之家、谈心讨论室、自习室、公共厨房、自助洗衣房和自助服务室,并面向全校师生免费开放。新增辅导员工作室、党员之家、谈心讨论室让学生活动空间面积增长接近翻番,也让教师、心理咨询师、高年级学长等得以进驻园区学业加油站、心理辅导站、职业生涯规划基地,成为共同建设卓越育人体系的积极元素。

搭建各种资源平台助推学生全面发展,浙江大学充分响应学生需求,为学生创造一流的环境,为一流人才成长赋能。

 

使命感激发、贯通性培养、多元化助推、全方位激活、优先级保障……浙江大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围绕学生成长成才需求、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奋力走出一条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新路。

来源:微信公众号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校友企业家同学会© 版权所有    浙ICP备190464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