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浙江大学校友企业家同学会

热线:0571-88272851/88273744

网址:www.zju-embaea.org

邮箱:649607613@qq.com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教学主楼八楼

新闻聚焦

您的位置:新闻聚焦 - 热点新闻

纪念竺可桢:竺可桢生平简明年表

发布日期:2023-3-1

纪念竺可桢导读

  竺可桢(189037-197427日),19364月,声望卓著的科学家竺可桢出任浙江大学校长,一做就是13年。期间日军侵华,竺可桢率浙大师生西迁办学,史称文军长征。

  西迁途中,确立了求是为浙大校训,又将大不自多定为校歌。可以说,文军长征是浙江大学西天取经之旅,是浙江大学的成人礼,自此浙江大学成了一所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文化面貌的现代化大学。

  在浙江大学的历史上,竺可桢校长是一座丰碑,是浙江大学的精神领袖。在竺可桢校长诞辰133周年之际,我们将分享一系列关于竺可桢校长的纪念文章,与校友一起追忆竺校长的伟大情怀,学习求是精神,思考竺校两问

 

竺可桢生平简明年表

1890-1974年)

1890年,诞生。

37日,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今属上虞县)。竺可桢另名烈祖,字藕舫。为家中幼子,上有23姐。

1899年,9岁。

秋,入毓菁小学堂。

1905年,15岁。

小学毕业。秋,赴上海入澄衷学校。

1908年,18岁。

临毕业前,因作为学生代表要求撤换不称职的教师未成功,被迫转学复旦公学(复旦大学前身)学习近一年。同年冬,母去世。

1909年,19岁。

春,进唐山路矿学堂(唐山铁道学院前身),学土木工程。

1910年,20岁。

考取第二期留美庚款公费生,进伊利诺大学农学院学习农业。

1911年,21岁。

去路易斯安那州与得克萨斯州考察水稻与甘蔗种植。

1912年,22岁。

暑期在美国农民家中帮工两个月。秋,被选为伊利诺大学国际俱乐部会员。

1913年,23岁。

夏,在伊利诺大学毕业,得农学士学位。当年进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当时新兴的气象学。

1915年,25岁。

得硕士学位,再攻读博士学位。

由赵元任介绍加入中国科学社并担任《科学》月刊编委。9月,被选为分组编委主席,负责一年中之四个月编务。从此,竺可桢一直是该社的主要成员。该社为我国第一个科学社团,该社所出的《科学》月刊为我国第一种科学期刊。

1916年,26岁。

在《科学》月刊和美国的《天气评论月刊》上首次发表了关于中国雨量和对我国东南沿海人民严重危害的台风等一系列研究论文。

92日至3日,参加中国科学社第一次年会,并作学术报告。

父病故。

1917年,27岁。

获哈佛大学埃默森(Emerson)奖学金。被选为美国地理学会会员。

95日,参加中国科学社第二次年会,被选为董事。

1918年,28岁。

获哈佛大学气象学博士学位。论文为《远东台风的新分类》,主要内容发表于美国《天气评论月刊》。

秋,自美返国。就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汉大学前身)地理学与气象学教授。

830日至92日,出席在杭州召开的中国科学社第三次年会。(本年中国科学社社址从美国迁至上海)

1920年,30岁。

年初,与上海神州女校教师张侠魂结婚。

秋,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地理学科的教授。

出席在南京召开的中国科学社第五次年会,并宣读论文《杭州西湖生成之原因》。

1921年,31岁。

出任东南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改组而成)地学系主任。竺可桢倡议建立了我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并创刊《史地学报》(1921-1925)等。

1922年,32岁。

820日至24日,出席在南通召开的中国科学社第七次年会,作关于飓风的演讲。选为理事会理事。

1923年,33岁。

810日至14日,出席中国科学社在杭州召开的第八次年会,被选为讲演委员会委员和论文委员会委员。

1924年,34岁。

72日,中国科学社在南京举行第九次年会及成立十周年纪念会,竺可桢担任会议主席。

10月,中国气象学会在青岛成立,被选为理事会理事。

1925年,35岁。

夏,离开东南大学,至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编写《万有文库》的《气象学》,1928年初版,1947年第3版。

824日至28日,参加中国科学社在北京召开的第十次年会,选为理事。

91日至3日,中国气象学会第一届年会在青岛举行,被选为副会长。

1926年,38岁。

夏,离开商务印书馆,至天津南开大学任地理学教授。

827日至91日,参加中国科学社在广州召开的第十一次年会,被选为演讲委员会委员。

1030日至1111日,受中国科学社派遣,出席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三届泛太平洋会议,提出论文《中国东部天气之种类》。回国后发表《日本气象学发达之概况》一文。

1927年,37岁。

夏,离开南开大学回南京。原东南大学改名第四中山大学,以后又改为中央大学,竺可祯回该校任地学系主任。

93日至7日,参加中国科学社在上海召开的第十二次年会,又被选为1927-1929年理事。

1120日,在中央研究院筹备会议及各专门委员会成立大会上被推为观象台(包括天文、气象、地磁、地质)常务筹备委员。

1928年,38岁。

2月,原观象台筹备委员会的天文组与气象组分别独立为天文研究所与气象研究所,竺可桢任气象研究所筹备主任,同年辞去中大地理系主任职。该所正式成立后,任专任研究员兼所长。

3月,在南京钦天山即北极阁创气象研究所及气象台。

69日,参加蔡元培在上海召开的国立中央研究院第一次院务会议。会上宣告国立中央研究院成立。

818日至22日,出席中国科学社在苏州召开的第十三次年会,被推选为大会主席。

111日,气象研究所开始接收国内外气象电报。

1220日,受浙江省政府委托,赴杭州筹设雷峰塔气象台。

1929年,39岁。

1月,开始每日制天气图。

3月,开办第一届气象练习班。1931年到1936年又开办了第二届气象练习班。共培养了近百名测候技术骨干。

514日至29日,受中国科学社派遣出席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第四次泛太平洋学术会议,并在会上宣读论文《中国气候区域论》。

821日至25日,主持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科学社第十四次年会。

1222日,主持中国气象学会第五届年会,当选为会长。

1932年,42岁。

81日至次年811日为第二届国际极年探测期,应国际极年委员会之邀请,气象研究所于81日起在四川峨眉山和山东泰山二处进行高山测候工作。

1933年,43岁。

61日至14日,作为我国代表团首席代表参加在加拿大维多利亚和温哥华举行的第五次泛太平洋学术会议,提出论文《中国气流之运行》。会后,遍历美、英、德、意、丹、瑞典、挪诸国考察气象,915日返国抵沪。

618日,中央研究院总干事、中国科学社创始人之一杨铨(字杏佛)在沪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时竺可桢正在国外,得知后对国民党深为不满。

1934年,44岁。

与翁文灏、张其昀等发起在南京成立中国地理学会,并发刊《地理学报》。

821日至26日,出席在庐山召开的中国科学社第十九次年会,任物理学化学地理组论文宣读会主席。

1935年,45岁。

47日,在南京主持中国气象学会十周年纪念会。

620日,被选为国立中央研究院评议员。

812日至16日,主持在广西南宁召开的中国科学社第二十次年会。并被续选为理事。

1936年,46岁。

221日,为担任浙江大学校长事应约会见蒋介石。

38日,往晤陈布雷,提出就任浙大校长三条件。

47日,行政院通过任命竺可桢为浙大校长(仍兼任气象研究所所长)。

425日,在杭州接任浙大校长。

426日,在南京主持气象学会年会,被续选为会长。

917日,在杭州庆祝哈佛大学成立300周年纪念,并写《哈佛大学三百周年纪念感言》一文。

1937年,47岁。

18日,赴香港参加远东气象会议。

7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12日赴牯岭参加庐山谈话会。

920日,浙大代办的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及农业职业学校迁往湘湖农场(萧山县)。21日浙大一年级学生迁往天目山禅源寺。

1111日,浙大二、三、四年级开始迁往建德,18日起,在建德复课。

1120日,国民政府迁都重庆。23日气象研究所撤往汉口,次年初迁重庆,1939年再迁北碚。

1224日,日军占领杭州,同日,浙大从建德开始迁往江西。

1938年,48岁。

111日,到江西吉安,22日起在吉安白鹭洲复课。217日起南迁泰和上田村、大原书院等处,24日即复课。

122日,致电教育部,谓原存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硕果仅存,虽由浙大帮同运建德,似更迁内地为是。后经教育部同意,29日派员赴浙江协同运书至贵阳保存。

74日,在汉口与教育部商谈迁校问题。11日,离汉口至桂林,视察迁校地点。23日得急电,25日返泰和,方知次子竺衡已于721日去世,夫人张侠魂病重。

83日,夫人张侠魂病故。915日葬夫人及次子于泰和上田村松山。

9月中旬,浙大师生离泰和迁往广西宜山。

1119日,决定以求是为浙江大学校训。

1939年,49岁。

110日,离渝飞贵阳,为觅迁校地点。

24日,请郑晓沧、陈叔谅两教授至浙江筹办浙大分校。101日,浙东分校在龙泉开学,后改称龙泉分校。

69日至25日,至遵义、湄潭、贵阳、青岩等地,勘察迁校地点。

1128日召集临时校务会议,决定迁校贵州。

126日,部分教职员及大部分家属离宜山赴贵州都匀。后全校分批陆续迁往贵州。

1940年,50岁。

21日,开始在遵义新城江公祠办公。9日,一年级在青岩开课。22日,二、三、四年级在遵义开课。

315日,与陈汲在重庆结婚。

525日,浙大农学院开始从遵义迁往湄潭。

919日,召集有关院长系主任会议,决定下学年一年级移至湄潭县永兴镇,理学院的生物系移湄潭。

1941年,51岁。

10月下旬,理学院的化学系、物理系、数系系从遵义迁湄潭。

1942年,52岁。

116日,遵义浙大学生举行倒孔(祥熙)游行

122日,浙大助教潘家苏、学生滕维藻因湄潭县国民党党部栽赃诬陷而被捕。竺可桢亲自多方调查,掌握确切被陷害证据,在427日将二人保释。

220日,浙大学生王蕙(女)、何友谅二人被捕。524日,竺可桢先后至贵阳、重庆探视并交涉营救。后王蕙于1943812日由竺可桢保释,何则终被杀害于集中营。

1210日,浙大英语教师冯斐被捕,后由竺可桢等三人具保获释。

1944年,54岁。

16日,与中央研究院院长朱家骅研究决定请赵九章代理气象研究所所长。51日,赵到北碚就任代所长。

1022日至29日,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夫妇一行四人访问浙大,参加在湄潭举行的中国科学社年会,听取竺可桢讲演《二十八宿之起源》。李约瑟教授返英后曾谓浙大可与牛津、剑桥、哈佛媲美,可称东方的剑桥。

122日,独山失守,局势紧急。7日,得教育部部长朱家骅电,令浙大合并于中央大学,竺抵制。

1945年,55岁。

35日,浙大教授费巩失踪,竺可桢多方打听呼吁营救,终无消息(解放后查明费巩确系军统所逮捕,被害于中美合作所)。

41月,浙大爱国从军学生李家镐等5人被202师拘留,竺可桢亲往四川綦江军营营救,亲自具保,李等获释。

62日,主持校务会议,决定以189741日求是书院成立日为校庆日。

6月上旬,浙大在遵义立浙江大学黔省校舍记碑。

810日,日本投降消息传出后,下午竺可桢即致电龙泉分校路季纳主任,嘱接收杭州校产。

920日至26日,在渝参加全国教育善后复员会议。

1014日,自渝飞南京,视察气象研究所及中央研究院有关单位。18日至杭,视察浙大校舍及龙泉分校来杭复员情况,并于118日参加杭州浙大开学典礼,1125日返抵遵义。

1946年,56岁。

225日至27日,在渝参加教育部第一次迁校会议。在225日伦敦国际气象学会上,中国被选为七个常务委员之一,竺可桢被选为气候学委员。

516日,在部署好迁校工作后离遵返杭,嗣后在杭办公。

1031日,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离杭前往巴黎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次会议。1210日会议结束后,去瑞士、英国和美国访问考察,于1947617日返抵杭州。

1947年,57岁。

元旦起,不再兼任气象研究所所长职务,但仍保留该所研究员身份。

828日至29日,在南京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委员会会议,被选为执行委员。

1026日,浙大学生于子三、郦伯瑾及毕业生陈建新,黄世民四人在杭被捕。29日得知于子三惨死狱中,即连夜赶往验视。杭州法院首席检察官要竺签证于子三系用玻璃自杀,竺拒绝。

1129日,得悉在贵州湄潭养病之生物系助教施教耐及技术员陈柏林二人于湄潭被捕,即致电湄潭县长查询并营救。

1948年,58岁。

328日,竺可桢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812日,国民党总统府密令全国各地逮捕进步学生。19日竺可桢往见浙江省主席陈仪设法保护,陈表示尽量缩小事态。22日,特种刑庭来浙大逮捕吴大信、施侠、方宝庆三人。施、方二人当天下午被保释回校,吴大信被判处徒刑十年。

923日至25日,在南京出席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会议,会上被选为第三届评议员。

926日,参加第二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委员会年会。

930日,浙大学生李雅卿(女)被捕。102日,竺往特种法庭探视。

1949年,59岁。

126日,将郦伯瑾、黄世民、陈建新、吴大信、李雅卿等五人保释出狱。

36日,浙大学生自治会举行庆祝竺可桢六十寿辰大会,竺辞不往。

428日,教育部部长杭立武电催赴沪,竺可桢复电拒之,29日秘密赴沪蛰居,静待解放。

56日,路遇蒋经国,蒋邀竺赴台,望速启程,竺虚应之。

97日起,在北京参加人民政协筹备会议。921日起,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制订《共同纲领》过程中,提出专写一条发展自然科学的建议,被采纳。

101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典,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礼。此后每年··均出席观礼。

1016日,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1950年,60岁。

费巩失踪近五载,沉冤未雪,竺可桢为此上书周恩来总理,请求追查。

211日,参加北京物理、地学等12个学术团体的联合年会并致词,会上被选为执行主席。

617日,在北京主持地理研究所筹委会第一次会议。

818日至24日,出席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决定成立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科联)。竺可桢被选为科联全国委员会委员、科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821日,参加中国科学社理事会最后一次会议。竺可桢提出:既已成立科联与科普协会,中国科学社可告结束,为理事会接受。

95日,在南京主持地理研究所筹委会第二次会议。

912日,由于南京地理研究所缺乏书籍,竺可桢将自己解放前购置的百衲本《二十四史》一箱860本移存地理研究所图书馆使用。

930日,在京参加政协全国委员会会议,听取周恩来总理的报告。晚应毛泽东宴请,庆祝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一周年。

1951年,61岁。

415日,主持第一届中国气象学会代表大会。

51日,在莫斯科红场参加五一节观礼。

68日,在柏林参加中德友好月活动。

629日,参加波兰第一届科学会议,并在开幕式上致词。1952年,62岁。

824日,邀请来华调查美帝进行细菌战的英国教授李约瑟在寓中进膳,李详谈调查报告起草经过。

1019日,参加科学院、科联、科普三团体约请出席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的各国科学家的座谈会。

1953年,63岁。

126日,中国地理学会代表大会开幕,竺可桢致开幕词,并当选为该学会理事长。

927日,在北京怀仁堂出席纪念世界四大名人(屈原、哥白尼、拉伯雷、马蒂)大会,竺可桢作有关哥白尼的报告。

1954年,64岁。

126日至28日,主持《中华地理志>自然区划讨论会。

130日,出席科普协会常委会会议,被推选为《科学大众》编委会主任。

科学院院务常委会会议通过竺可桢兼任生物学地学部学部主任。

312日至23日,参加第一届全国文教工作会议。22日竺可桢代表科普协会作报告。

73日,在科学院主持讨论招收研究生条例和科学奖金条例草案。

89日至19日,中国地理学会解放后第一届学术讨论会在京举行。竺可桢致开幕词并作总结。

817日至25日,气象学会第二届代表大会在京举行,竺可桢致开幕词并在闭幕式上作总结。

915日至28日,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1O3日,与副总理陈毅同机离京赴柏林,7日出席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建国五周年纪念会。

1026日至30日,出席莫斯科国际天体演化论第四次学术讨论会,并在开幕会上讲话。

12月,主持制定我国第一个自然科学奖励条例。

1955年,65岁。

11920日,主持第四纪地质座谈会,并作总结。

615日,在中央广播电台发表广播讲话:对台湾科学界朋友们讲几句话

75日至3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在浙江小组的讨论会上,竺可桢陈述人口问题的严重性。

85日,在国务院第1 7次全体会议上,报告中国科学院奖金暂行条例、研究生暂行条例和各学部常委委员人选和委员工作时间及待遇问题,会议通过以上报告。

1125日,主持中国科学史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1956年,66岁。

14日,召开国际地球物理年中国委员会,竺可桢当选为该会主任。

121日,中国科学院各学部负责人在中南海怀仁堂分别报告各学部的研究工作。竺可桢报告生物学、地学。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云、邓小平、陈毅、李富春等出席。

128日至614日,参加制订十二年(1956-1967)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311日,出席全国科普协会常委会第53次会议,成立北京天文馆委员会,竺可桢为主任委员。

43日,参加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在北京举行的第十六届执行理事会和该会成立十周年大会。

615日,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79日至12日,主持中国科学史第一次学术会议讨论会。

818日,中苏两国政府签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共同进行调查黑龙江流域自然资源和生产力发展远景的科学研究工作及编制额尔古纳河和黑龙江上游综合利用规划的勘测设计工作的协定,竺可桢代表我国政府签署。

93日,出席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召开的国际科学史第八次大会,并致开幕词。会上竺可桢宣读论文《二十八宿的起源》(英文稿)。

111日,参加全国第一次职工科普工作积极分子大会,作向科学进军的途径报告。

1957年,67岁。

515日,中国科学院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生物学地学部分为生物学部与地学部。竺可桢兼任地学部主任。

618日,中国科学院常务委员会会议决定正式成立综合考察委员会,由竺可桢兼任主任。

104日,为《于子三运动史料图片集》写序言,题为《于子三之名永垂不朽》,以纪念烈士遇害10周年。

1016日,出席人大常委会和政协常委会联席会议,讨论全国农业发展纲要。

111日,应苏联部长会议之邀,组织科学技术代表团赴莫斯科讨论我国所拟的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1126日,在莫斯科苏联科学院作中国科普协会近况的报告。

1958年,68岁。

34日至8日,在北京率我方代表出席中苏黑龙江流域资源研究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43日,与苏联科学院代表签订第二次黑龙江中苏学术会议决议。

61日,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来京访问,由竺可桢主持接待工作。

717日至21日,主持成立国家大地图集编纂委员会,并兼该委员会主任。

918日至25日,参加科联、科普联合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决定:科联与科普合并,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被选为中国科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并在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被选为副主席。

1959年,69岁。

13日,中国科学院为苏联向月球发射第一个宇宙火箭召开座谈会,竺可桢作有关火箭科学知识的介绍,并对《工人日报》发表有关火箭科学的谈话。

51日,在莫斯科红场参加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

57日至12日,在莫斯科参加黑龙江资源开发第三次学术委员会会议,会后参观。

62日,在莫斯科代表中国科学院与苏联科学院签订黑龙江资源开发会议中苏合作总决议。

924日至28日,第六次世界科协全体会议学术讨论会在华沙举行。会上中国代表团团长竺可桢作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报告。

929日,为波兰《人民论坛报》撰写中波友好辞

1025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区举行田径赛大会,竺可桢以体育主任资格,亲自参加大会,并发表讲话。

119日、10日,主持科学院治沙工作会议,并作总结报告。

1224日至26日,出席在上海举行的中国气象学会全国工作会议。在闭幕式上代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言,并被推选为名誉主席。

1230日,接见珠穆朗玛峰考察团全体团员,接受考察团员给中国科学院的献礼。

1960年,70岁。

127日,得悉被提名为苏联地理学会外国会员。

330日至410日,参加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522日,被选为欧美同学会主任委员。

74日,中、朝科学院合作协定在平壤签订,竺可桢代表中方签字。5日在平壤发表学术报告。

711日,国际科学史学会以学会会员衔授与竺可桢。

1961年,71岁。

517日,去成都,参加讨论南水北调问题。23日起到阿坝藏族自治州的茂汶、马尔康、红原、若尔盖、阿坝等地考察。

1017日,赴英国访问,同行者有夫人陈汲,科学家贝时璋、王宗武、张沛霖等。

1962年,72岁。

216日至312日,在广州出席国家科委召集的科学技术十年(1963-1972)发展远景规划会议。

45日,主持中苏黑龙江流域资源考察学术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并致词。

64日,中共中国科学院办公厅秘书处支部举行大会,通过接受竺可桢为中共预备党员。

82日至8日,中国气象学会在北京召开1962年学术年会暨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竺可桢致开幕词,后被推选为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

101112日,主持由科学院召开的有关学部主任和研究所所长参加的支援农业座谈会。

1963年,73岁。

116日,在科学院党组扩大会议上作长达一小时半的有关我国农业问题的发言。

624日,向中央建议设立海洋局。

830日,与宛敏渭合著的《物候学》出版。

1019日,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身份赴浙江视察。31日到绍兴故居。1112日,在杭州出席中国地理学会第三次全国大会及1963年综合性学术会议,并致开幕词。

1118日至123日,出席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竺可桢在大会上,代表11位科学家提出开展自然保护工作,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见。

1214日,科学院支部通过预备党员竺可桢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1964年,74岁。

120日,应人民教育出版社要求,订正《向沙漠进军》一文,作为中学语文教材。

26日,毛泽东在中南海约见李四光、竺可桢、钱学森。

821日至831日,出席有43353位科学家参加的北京国际科学讨论会。

91日,在人民大会堂新疆厅主持招待出席国际科学会议的外国地理学家。

1221日至196514日,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1965年,75岁。

228日,为捐献南京珞伽路住房给国家事,致函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张劲夫。

311日,召集各有关科学家讨论我国研制人造卫星问题。

429日,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拟将《物候学))拍成科教片,竺可桢提出具体的建议。

516日,主持中国科学院北京地区全体职工体育运动大会并致开幕词。

1128日,应罗马尼亚《火花报》社长的约稿,写成《关于五千年来历史上气候变迁问题》的短文一篇。

1966年,76岁。

117日,参加罗马尼亚大使馆代表罗马尼亚科学院授与竺可桢为罗科学院名誉院士的仪式。

414日,赴邢台视察地震灾情,夜宿帐篷中。

68日,着手写《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的英文稿,于727日完成初稿。

923日,率代表团离京赴罗马尼亚,参加罗科学院100周年纪念活动。

1016日,去函原籍绍兴东关镇人民委员会,将自己的故居赠给政府。

127日,约见科学院文革联络员,提出张劲夫两月来一直被斗,而且已发烧三个星期,应请暂时休息。

1967年,77岁。

215日,对过去十五、六年所作的北京物候观测作了一个小统计。

1968年,78岁。

229日,在科学院两条路线斗争座谈会上,竺可桢顶住压力,认为中国科学院17年来的工作是红线为主,以事实严正地驳斥科学院黑线统治的谬论。

109日,致函周恩来总理,对于当前科学院的基础科学机构被肢解,提出三点意见,最主要的要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应将已划出的物理、化学等研究所重新归还科学院。

该年为接待清理阶级队伍来外调的初步统计总数200起左右。竺可桢查对日记,认真负责,耗去大量时间,对被调查的人,改正对其诬陷不实之词,保护了大量科技人员。

1969年,79岁。

219日至412日,因患肺炎,住北大医院治疗。

428日,法国18世纪研究学会来函邀请竺可桢入会,并希望他于1971年去法国南锡参加会议。

429日,为纪念利奥··芬奇(1452-1519)逝世450周年,意大利来函要求竺可桢撰文,作为国际讨论会论文。

1111日,就钓鱼岛(尖阁岛)领土主权问题致函周总理。

1970年,80岁。

16日,和科学院当时的负责人刘西尧讨论科学院今后工作,提出要搞基本理论首先要加强科学院的理化研究实力。

1971年,81岁。

429日,李四光逝世。30日至李家吊唁。52日,参加中共中央、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和中国科学院在八宝山举行的告别仪式。9日,又去李家慰问家属。

84日,周恩来总理与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谈话,并设宴招待,竺可桢应邀参加。

1972年,82岁。

131日,为加强科学院基础科学研究工作的体制事,写信给院长郭沫若。

417日,《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作了最后的修改,交《考古学报》发表。嗣后共刊印了11种版本,除中文的几种版本外,尚有英、德、法、日、阿拉伯和世界语等文种。

520日,英国皇家学会会长霍奇金率代表团来华,郭沫若与竺可桢主持接待工作。

71日,晚7时半至11时半,出席总理周恩来招待杨振宁的宴会包括谈话。

711日,与吴有训副院长一同宴请英国学者李约瑟夫妇和鲁桂珍。

714日晚,在人大会堂新疆厅参加周恩来总理与美籍华人科学家回国参观团的会见。

87日,晚间宴请英国著名化学家、皇家学会会长霍奇金夫妇。

103日,晚间亲自主持宴请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

1014日至1119日,因病住进北京医院。

1973年,83岁。

15日,接中央气象局函,知世界气象组织为纪念国际气象组织成立百周年,了解我国最早的雨量器和最早论述气象的文章,竺可桢即查资料,7日复函。

27日,因患肺气肿住进北京医院,37日出院。这天正是83岁生曰。

513日,偕夫人参加周恩来总理招待赵元任夫妇的宴会。

523日,函复日本京都大学薮内清并邮寄论文(《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说明因年老多病不能参加在日本召开的讨论中国科学与社会为专题的第十届国际科学史会议。

528日,参加周恩来总理与美国科学代表团的会见。周希望竺可桢对《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应有一个通俗的说明,并说你到100岁还有17年,还可以写不少书等语。

62日,根据周恩来总理指示,召集地理所工作人员谈近来气候变化和其对人类的关系7日上午,约大气物理所同志谈近来气候特殊变异问题。

619日,因心脏病住进北京医院,30日出院。

622日,中国科学院和天文学会在民族文化官联合召开哥白尼诞生500周年纪念大会,竺可桢因病未能主持该会,发表书面开幕词。

95,《物候学》增订版正式出版。

927日,参加郭沫若宴请加拿大代表团的宴会。

102日,患气管炎住进北京医院。

1974年,84岁。

117日,病重住院至今已过107天,乃回家过春节。

123日,阴历春节,遵医嘱一律谢客。

124日,肺炎又发,再进医院。

126日,嘱子竺安去新华书店购鲁迅晚年的杂文,认为更富有战斗性,以便亲自阅读。

27日凌晨435分,病逝于北京医院。日记坚持记到26日。

(摘编自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竺可桢传》)。

浙江大学校友企业家同学会© 版权所有    浙ICP备190464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