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教育强国
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支撑力量
实施高等教育研究
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理论源泉
在不久前举办的
2024浙江大学高等教育论坛上
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剑桥大学、清华大学等
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的24位知名学者
与来自全国高校的200余名师生
相聚启真湖畔
围绕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全球视野与中国道路”
对话交流、互学互鉴
共同探讨高等教育发展的
前瞻性、战略性问题
深化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
理论认识与实践路径
全球话语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不变愿景
高等教育强国既是一个中国话语,又是一个具有世界普遍意义的表达。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各国教育面临着诸多共性挑战,高等教育在知识创新、政策制定、人才培养和资源汇聚中承担着重要作用。把握时代发展之势,聚焦创新人才培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及大学的重要使命,亦是全球高等教育学人的共同愿景。
面向未来的高等教育,必须顺应瞬息万变的时代演进。
“人工智能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当今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湾国家和也门地区办事处高等教育专家Anasse Bouhlal说。
当下,人工智能技术的急速发展深刻冲击着传统教育的模式。“高等教育应借助数字技术的力量变革知识生产方式,缩小大学与公众想象的差距。”英国剑桥大学教授Jo-Anne Dillabough谈到。“人工智能”赋予了教育个性化与开放性,为重塑教育形态、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实现教育现代化带来更多可能。
“伙伴”“全球”“合作”等关键词在论坛报告与交流中频频出现。正如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Vinayagum Chinapah所说,“没有健康的国际合作,任何国家或大学都无法单独生存。”世界高等教育在当下所面临的挑战无法“孤军奋战”解决,所面向的未来也绝无法“孤身独行”抵达。
对此,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Juliet T. Sfhea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寻求具有包容性、公平性和变革能力的伙伴至关重要。”高等教育机构不仅是学问的中心,亦是全球创新与合作的引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Creso Sá也谈道,“科学研究是全球性的努力,超越了政治、种族和文化边界,由全球科学共同体塑造。”
中国道路
建成教育强国的时代使命
从“富强基于兴学”到“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教育始终是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力量。
“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已成为赋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刘海峰表示。
“高等教育强弱决定国家未来。”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眭依凡指出。面对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改革”已成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命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姜恩来认为,“要聚焦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调整高等教育区域布局和学科结构、提升创新能力与人才培养质量、以数字化赋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无论是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高等研究院院长卢晓中提到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呼唤着学科交叉融合引领科技创新”,还是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李立国所呼吁的“推动研究生教育区域集聚发展与产学研深度融合,建设世界级高等教育中心”,都指向“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变革。
人才是创新驱动的核心要素。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最佳结合点、重要连接点和集中交汇点,亟待人才培养理念的重塑与革新。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阎光才提出,“高等教育要秉承个性化与差异性的培养理念,调整培养方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成效。”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王洪才也谈及,“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没有固定路径,自由教育才是创新人才成长的乐土。”
“国际化在推动学术研究和培养人才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广岛大学教授黄福涛说。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推动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路径。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徐小洲在交流时说:“中国应致力于建立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中国特色的,能够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教育格局。”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教授李军也肯定道,“中国高等教育作为一个正在培养5000万以上学生群体的系统,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产生重要影响。”
“高等教育强国,既是政策话语,也是学术表达。”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阚阅说。
“教育强国”中的“强”,不仅仅在于衡量高水平知识创新能力及人才储备与培养水平,更体现了教育在助力科技创新进步与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力量;“教育强国”中的“国”,亦展现了教育服务国家战略急需、提升国际竞争力及世界影响力的目标与愿景。
浙大探索
高等教育的求是追寻
“一手伸向历史,一手伸向国际,一个人的知识才能全面,就像一棵树,树大根才会深。”新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奠基人、“亚太地区教育革新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王承绪先生曾这样说道。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的引领下,在学术讨论的思维碰撞中,浙大教育学科与中华民族共命运,与世界教育同呼吸,在推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之路上持续探索。
拔尖造峰,在服务教育强国战略中勇担使命。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教育学科力争出思想、出理论、走出去,努力打造浙大学派,成立中国高等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创新团队,办好《浙大教育学刊》,持续扩大“浙江大学高等教育论坛”的影响力,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0所高校牵头发起教育强国建设智库联盟,回答好“构建中国高等教育自主知识体系”的重大命题。
追求卓越,培养引领未来的创新型人才。教育学科始终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在优化学科与专业设置,培养时代急需人才中守正创新。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单位增设“工程教育学”二级学科,促进教育学与工学的深层次交叉融合,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教育新体系;持续输送学生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实习,致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领导者。
融通中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教育学科积极借鉴国际经验,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开拓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革新为发展服务计划”(APEID)联系中心、全球大学创新联盟亚太中心(GUNI-AP)秘书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浙江大学创业教育教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创业教育联盟4个国际教科研合作平台,参与《承认高等教育相关资历全球公约》《杭州宣言:面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创业教育愿景与行动》等国际公约和规则制定;多名教师、校友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任职,不断提升浙江大学教育学科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
“浙江大学教育学科学位授权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全球教育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在2024年11月完成的教育学科学位授权点国际评估中,专家组对浙江大学教育学科做出如上评价。
“教育学科要牢牢把握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强化机遇意识、把握发展先机、化‘优势’为‘胜势’,在服务国家战略,面向教育前沿中把握时代之势。”教育学院院长阚阅说。
建设世界一流教育学科足音铿锵。今日的浙大教育学科,坚持更高质量、更加卓越、更受尊敬、更有梦想的战略导向,坚持高远使命引领,对标世界一流、培养时代高才、加快卓越发展,不断加强教育学科的区域化、国际化、可持续性、多样性及创新性发展,在教育强国建设中挺膺担当,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积极贡献。
于全球视野中求索真理
于中国道路上传承文明
在高等教育发展与实践的探索之路上
浙江大学始终把握时代之势
服务国家急需
面向教育前沿
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孕育教育智慧
在国际广阔视野中碰撞思想火花
带着中国智慧“走出去”
吸纳世界经验“引进来”
深度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伟大实践
来源: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