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流虽寡,浸成江河
爝火虽微,终能燎原
“坚持”这一本时光之书
不同的人写就不同的篇章
“完成10余门英语课程学习”
“一年阅读200本书”
这是数据直观展示坚持的可贵
“笔尖流淌哲思”“传递求是之音”
这是微小改变内蕴于日常点滴
只有启程,才能抵达理想的彼岸
只有播种,才能收获累累的果实
任何一份微小的努力
只要坚持乘以“每天”
都会带来质的飞跃
带你开启“next level”的全新旅程
浙大学子在默默坚持做些什么事情?
又获得了哪些成长?
一起随小浙走进他们的日常!
坚持学习,融汇中外
青春在交流中拓展
在许多同学为外语学习发愁之际,材料学院2018级本科生阮文章却在本科阶段上完了几乎所有的英语通识课程。从通识必修的大学英语Ⅲ、Ⅳ,到注重托福考试技巧的“托福四大课”,再到拓宽国际视野的《英语演讲艺术》《当代英语小说选读》等课程,阮文章在外语进阶之路上不断积累经验、狂飙猛进。
“我的大英Ⅲ、Ⅳ授课老师都是丁展平老师,她让我感受到英语的魅力,并想要尝试更多的英语课程。”在丁展平的推荐下,他继续修读方富民老师开设的《托福阅读》一课,但由于种种原因,他没有投入足量的时间,最终没能获得理想的成绩。
令人振奋的是,一次的失利并没有让他失去外语学习的信心,反而进一步激发了他的斗志,促使他努力修完其余3门“托福”类课程以及难度看似“高不可攀”的大学英语Ⅴ。课余时间,阮文章也会坚持背诵单词、阅读外刊,欣赏外文电影、剧集等,并有选择地收听英语新闻以提升听说读写技能。
“长期的外语学习让我能够轻松应对各类外语考试,也进一步锻炼了我的口语能力。从前我可能无法流利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但现在我已经可以与一些来校开设讲座的外籍专家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对已经迈入研究生阶段的阮文章来说,这一习惯让他受益颇多。
坚持阅读,记录感悟
青春在书香中丰盈
每天看一到两小时书,一年以后你会收获什么?2022级汉语言专业的付佳给出了她的答案:“在学校,我一周能看十几本书;如果是比较空闲的假期,则能做到一周看二十多本。一年下来大概能看200本书。”
对付佳来说,阅读是一种“平价且没副作用的心理疾病疗愈良品”,即使是艰深晦涩的专业性书籍,“只要读下去,总会品出一点乐趣。”
无独有偶,同为汉语言专业的邬逸可也很爱看书,她以半年为周期整理个人书单,总结阅读书目、抒发阅读感想。她说,“读书,是柏拉图所说的‘我们之所以爱它既是为了它本身,又是为了它的后果’的‘善’。”
从哲学到诗歌,从历史到古典文学,她在浩渺书海中寻觅精神的慰藉;每一次记录,每一次回顾,都带给她“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成就感。
坚持总是不易的,她们也会因学习任务或突发情况而被迫中断每日阅读,但总会在之后“将损失的时间补上”。她们都认为读书带给自己的“财富”是巨大的——和朋友分享阅读感悟能帮助锻炼辩证思维;了解书本描摹的世界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则能丰富对现实社会的多维认识。“因为阅读,我得以在偌大的世界、繁多的选择中找到自己的坐标与道路。”
坚持写作,分享心得
青春在思考中沉淀
法学专业2022级本科生邓景毓不仅是一名资深读者,更是一名累计更新字数30W+的文艺科普博主。从博尔赫斯、弗洛伊德、塔可夫斯基、黑塞、《尤利西斯》,漫谈至亚文化、汉尼拔、柏拉图,再到年度小说推荐,一篇篇见解独到、文字优美的推文在她的指尖流泻而下。
“希望大家阅读我的文字后,能对这些文艺大师的原著产生兴趣,而不仅仅是看所谓的‘三分钟带你读懂XXX’的二手文献。”谈及创建个人公众号的初衷,她如是说。
科普博主之路并不一帆风顺,选题灵感的枯竭、时间的紧张、专业课的压力,也时常降临在邓景毓身上。为了保证更新质量,邓景毓首先将“日更”改成“周更”,在选题和编写上更加审慎,用一周的时间去打磨一篇文章,努力提升论文的深度;另一方面,她详细规划生活和学业,确保每天能预留出充分的读书和写作时间。她还设立了“推文DDL”,将一篇论文的写作拆分成几个板块以便能有序完成。
邓景毓高产的背后离不开对文艺作品的热爱,阅读经典后自然的心潮澎湃、公众号后台频频收到的鼓励留言、好友的认可和自发宣传,这些正面反馈激励她更专注地更新。上学期,她还在图书馆的帮助下举办了有关“拉美文学”的书展。
看到公众号粉丝不断增加,与越来越多的读者进行互动交流,这都让邓景毓感到满足。“去听听文字的声音吧,我们要勇敢追求表达的权力。”邓景毓用身体力行告诉了我们她的选择。而在这个过程中,她也更加明晰了自己的心之所向——她不仅仅要用文字对抗“碎片化阅读”时代的浮躁之气,更要以此为基,书写自己和他人的人生。
坚持宣讲,传播文化
青春在奉献中闪耀
初入求是园,你是否也对“求是创新”的校训有些许不解?是否也对“竺老两问”感到迷茫?然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宣讲“求是精神”,将波澜壮阔的校史、日新月异的科技、动人心弦的故事一一述说,他们就是浙江大学求是文化宣讲队。
宣讲队成员在进入宣讲队时需进行严格的面试和笔试,转正考核要进行场馆演练,在一次次正式的宣讲活动之前还要熟悉各类宣讲稿件,这些都要求成员在学习生活之余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何应对讲解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如何结合来宾身份背景让其更有参与感?又如何将浙大故事讲得更加生动有趣?每一次成功的宣讲背后是成员们日复一日地练习、深思熟虑的考量,是走遍校史馆、科技馆、各大校区的角角落落,更是对校史校训、求是文化的萃取凝练、内化于心。
“自我加入宣讲队以来,已经参与了50多次宣讲任务,我们宣讲队接手任务最多的成员甚至已经参与了100多次。文化宣讲早已融入我的生活,每次宣讲都能让我对浙大求是文化有新一层的理解。能够将自己所知的求是文化以宣讲的方式传递给更多人,这给我带来莫大的成就感。”宣讲队成员历史学院2022级历史学本科生窦雅琳说道。
坚持锻炼,结交好友
青春在运动中闪耀
杭州天气多变,专业课程繁忙,往往让同学们忽略了课外锻炼的重要。在浙大,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惧天气变幻,努力平衡时间,“连续打卡48天”!2022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熊豪便是其中一员。
“大一上时我因懒惰没能在学期结束前完成48次打卡,这让我很懊悔,再加上之前看到别人发的‘连续打卡48次’的截图,感觉被激励到了,希望自己也能做到这件事。”为了达成这一目标,熊豪无论早上有课与否都会去操场进行跑步打卡。“下雨的话就撑伞,作业多的话就跑快一点,感到疲惫的时候就翻翻之前的锻炼记录,想想自己已经连续打卡了这么久半途而废也太可惜了,就有坚持下去的动力了!”
每天跑步打卡给熊豪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不仅是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提升,“跑三千米的速度更快了”,焦虑情绪也有了释放的途径,“晨跑将坏情绪同汗水一起排出体内,让我能以更轻松、更精神的状态迎接一天的学习工作。”
无独有偶,在一个有着近40位成员、名为“时尚排球101内部群”的微信群,来自不同专业的年轻学生因热爱排球而相聚坚持。
“排球是一种特别需要集体合作意识的运动,相比于一般的体育锻炼,我们这群‘搭子’之间的感情可能会更加深厚一些。”群成员2022级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邵羿婷介绍道:“我们每晚都会在群里‘摇人’,有空的群友就会来场地上打球。基本上每天都会有人来打的。”
除了一起打排球,群成员们还会一起玩桌游、唱歌、骑行、自习等,去年他们还一起拍摄了拜年视频,“真的感觉我们像家人一样。”
一个人的坚持往往会带来感动,一群人的坚持则能积蓄所向披靡的能量。浙大学子历经汗水的洗礼,以运动形塑自我,在坚持中超越自我。
坚持行走,遍览山河
青春在体验中绚烂
一次偶然从玉泉骑行回紫金港的经历,让化学系2021级本科生黄崇璟第一次感受到骑行的快乐。从此,他便开始了自己的漫漫骑行路。
骑行过程自然会遇到很多困难,爆胎、掉链、摔车时常发生,爬坡之艰辛、路途之遥远、天气之不可控更是对骑行者耐力、爆发力、心理素质等的多重考验。但困难背后也隐藏着无可比拟的乐趣,“骑到山顶看到的壮丽风光,顺坡而下感知自由、释放压力,骑行途中结识志同道合的骑友……这些都让我陶醉其中。”
目前,他坚持着每周两三次的骑行频率,上学期开始已累计骑行超5000公里。在黄崇璟和许多像他一样热爱骑行的优秀前辈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加入骑行、享受骑行,并将其作为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珍贵机会。
始于偶然,成于坚持。2022级教育学本科生曾好因一次孤山之旅,大大激发了他打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热情。他设计了一条横跨整个中国的访古路线:“每一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都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这让我忍不住想去探索、去了解,实地感受文化的脉动。”
访古目的地并不总是热门景点,古迹所在处更是五花八门。有些鲜有人知的古迹在地图上都难以找到,只能依靠当地居民的指引。为了寻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好进过工厂,爬过土坡,甚至还在寻找古桥的时候不慎踩到钉子进了医院。但是当文物古迹的真实面貌完整展现在他面前时,旅途上的挫折都成了这一刻的陪衬。
特别是寻访徐州汉楚王墓室时,当他作为第一位游客穿过狭窄冗长又闷热的隧道,看见灯光下的历史文物时,他再次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璀璨。“传承优秀文化,作为浙大青年学子,我义不容辞。”
曾好“探秘”徐州汉墓
涓涓细流汇成海 点点纤尘积就山
然而人生的旷野不只有高山大川
每一朵花、每一枝叶的细心勾勒
都是生命画卷上的亮眼一笔
不弃微末 久久为功
日拱一卒 功不唐捐
对热爱的每一次坚持
都在靠近更好的自己
一步步到达心中的next le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