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新时代有新气象,更有新作为。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落实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战略部署,全面呈现使命引领的大学战略型发展新成效,展示院系面向未来的建设实绩,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推出“对话院系掌门人”系列访谈,以多视角、全媒体的方式,解读优秀学科和一流专业建设路径,透过学院之窗看到浙大之为,经由院长之思解读浙大之治,以浙大作为服务强国战略。
新时代有新气象,更有新作为。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落实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战略部署,全面呈现使命引领的大学战略型发展新成效,展示院系面向未来的一流学科建设实绩,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推出“对话院系掌门人”系列访谈,以多视角、全媒体的方式,透过学院之窗看到浙大之为,经由院长之思解读浙大之治。
电,送来光明和温暖
电,带来力量和速度
爱迪生用灯泡引着人类走进了电气时代
跨越时代的下一盏灯在哪里?
走进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对话院长盛况教授
感受电气发展跳动的节奏
体悟电能未来的无限可能
勇立“第一”
提到电,人们首先会想到电灯、电脑、电动汽车……电力,是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能量之源。
从电能产生到电能应用,浙江大学在中国电的学科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第一台双水内冷发电机、第一个电力电子专业、第一条直流输电工程……
“第一”是一种突破,从无到有,“第一”是一种奋进的力量,勇立潮头。
盛况说,这种卓越是一种文化基因,这种传承让大家更好顶天立地,服务国之大者,为国分忧、为国尽责,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重大成果。
在“西电东送”直流重大工程中,合作开发了直流输电成套设计软件,填补了国内空白,为实现我国直流输电工程成套设计自主化作出积极贡献。
在国家重点领域中,将高增益电力变换调控机理与拓扑构造理论应用于高性能变流装备,获得电力电子技术学科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奖,为高端装备注入新的动力。
在成渝段高铁上,首次应用的永磁电机牵引技术,效率高能耗低,是高铁的“节能神器”,实现了世界首列时速350公里永磁高铁商业运行。
这些大国重器中,都有忙碌着的浙大电气人身影,彰显着浙大电气技术的蓬勃发展。
“从书架到货架,是技术与创新的转型之旅。”盛况说,强调研发与市场需求的紧密联系,也缩短产品迭代、优化的周期,更快地满足市场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电气学院与区域共同建设了“学科+研究中心+创新型企业孵化”校地科研平台,通过平台展开更直接的需求对接,了解前沿技术攻关的难度,更好地做好知识的产出和成果的落地。
面向产学研,与多家企业共建N个联合研发中心,先后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共同成立校企联合研究院,面向电网实际需求,解决重大实际问题,在新型电力系统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成果奖励方面形成合力;与产业头部创新型企业共建研发平台,攻关先进装备的前沿技术,引领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不断“发力”
电的未来是什么?
是更清洁的生产,是更高效的运输,是更安全的运用到千家万户。
面对新的未来,电气学院如何抓住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展现出新的作为呢?
学院通过长达一年的调研论证,成立发展顾问委员会,立足前沿研究与国民经济主战场的需求,在电气学院提出“3+X”学科布局。
盛况说,学院瞄准“智能电气能源系统” “高端电气装备”和“新型电气材料与微纳器件”的3个主干方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一体化推进人才、科研、平台、项目融合建设,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瞄准强国战略开展有组织的科研,这几年,电气学院不断在引领性方向形成原创性突破。
为应对大规模新能源电力的严峻挑战,合作开发了含高比例新能源的电力系统需求侧负荷调控关键技术,规模化应用于中国11个省市电网并出口国外,保障新能源高效消纳和电网安全运行。
不久前,6.XMW、11.XWM、16MW等系列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从浙大电气的实验室走到生产线,以更高的发电效率、可靠性和更低的故障率、度电成本的优势备受瞩目。
同时,学院不断攻克大功率半导体技术,研发自主、可控的高压IGBT技术体系,“中国芯”打破技术垄断,解决我国高铁牵引电机驱动国产化的大难题。
盛况说:“这些技术的领先优势,推动我国高端装备技术创新与自立自强,助力国家能源转型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电气学院责无旁贷。”
“X”给人无穷的想象,盛况说,“X”是面向未来布局的一个起点,是一种驱动前沿创新的动力,是汇聚的无穷可能。
目前,电气学院在电工理论与脑科学交叉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为脑机智能提供了重要支撑,也在光电子前沿领域推动电气与材料的交叉,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充分利用浙大学科综合优势,前瞻性打造‘X’学科交叉研究创新高地。‘X’又代表面向未来培育的若干优势方向,促进在强电磁脉冲、器件装备热管理、生物电磁、光电子等跨领域融合创新。”
电气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实用和高效,更在于它所蕴含的创新可能。
下一步电气学院将不断加强战略科技力量的建设,开展原创性科技攻关,破解产业前沿核心难题。
成就“大我”
带着鹊桥二号遨游寰宇的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宋征宇、获得首届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深耕风电的高校一线教师王维庆、三十年潜心研究高铁“心脏与大脑”的高速列车牵引系统专家冯江华、用小电表破解充电大难题的全国劳动模范徐川子……
在各行各业发挥重要作用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符号——浙大电气人。
“学院培养出了4万余名校友,他们坚守初心,扎根中国大地,在祖国的国防领域、基层一线、重点行业贡献着浙大电气人的智慧。”在盛况的眼里,想建设好一个学院,建设好一批学科,必须要依靠人,为了人,发展人。
如何更好培养人?电气学院的探索是让卓越的人培养更卓越的人。
为此,学院深入实施“人才+”战略,实行“优秀博士后、青年人才、高层次人才”的阶梯式培育支持计划,建构学科人才队伍“金字塔”。同时,学院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建立职业导师、师德导师指导制度,设立青年教师动态人才档案,实施青年人才新星计划、世界顶尖大学战略合作计划,通过EE加油站、EE学术沙龙、EE教学工作坊等系列活动助力优秀人才成长。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人才梯队建设,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盛况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有了名师,就要着力培养高徒。
电气学院于2023年,在校内首创“国之大者”班和“学术高峰”班,探索本博贯通培养计划,同步设立“创新创业”班、“管理人才”班,紧密对接行业技术革新,实现与产业的同频共振,提升育人成效。
选择什么学科,意味着将为国家什么样的领域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随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脚步越发铿锵,对电气人才的渴求也更加强烈。在人才培养的赛道上,传好手中接力棒,育好电气接班人。
电能是人类文明的基石
在时代的浪潮中
电气扮演着举重若轻的角色
不仅孕育着技术的种子
更点燃未来的火种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未来可期
来源:浙江大学